問:底下一個問題,唐朝的龐蘊居士把家產(chǎn)全部投入大江中,說「好事不如無事」,他為什么不把這些財物去做印經(jīng)、放生等弘法利生的事情?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也不如無事嗎?這里有什么深奧的禪理?
答:真的,它是有深奧的禪理,就是告訴你好事不如無事。佛菩薩也做好事,佛菩薩做好事是三輪體空。這個是教凡夫的,不是教佛菩薩的。凡夫做好事,如果沒有定慧,好事到頭就變成壞事。這在歷史上許多人曾經(jīng)說過,說得有道理。你看最初幫助貧苦,少少的一點捐助,親戚朋友大家捐助一點錢去救濟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好事。以后愈來愈多,財富也愈聚愈多,變成人家說慈善家,慈善起家。他本來窮人,自己生活也成問題,以后就變成大富大貴,錢從哪里來的?各方面捐助來的。這問題就嚴重了,這里有果報。你捐的善款,比如說捐一百萬,你只拿十萬塊錢去救助,其他沒地方用處了,那只有自己用了,這個問題嚴重!能有幾個人把所有捐款全部用掉?太少見了。這個諸位細細去想你就會想通、就會想明白,才知道龐蘊居士這個做法用意很深。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的示現(xiàn),那個用意很深。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九十七) ?。ü惨患 ?008/6/6 華嚴講堂 檔名:21-453-0001
定弘法師:先往生極樂世界,還是現(xiàn)在就發(fā)心來弘法利生?問:請教師父,今年弟子二十二歲,現(xiàn)在是應該學習黃忠昌老師發(fā)愿早日往生,得到三不退和無生法忍,再倒駕慈航,分身無數(shù),化身到虛空法界各個大千世界,度如是恆河沙眾,或者應該向定弘法師和馬來西亞漢學院的老師們學習,掌握住未來的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發(fā)心今生續(xù)佛慧命,講經(jīng)弘法,今生為正法久住貢獻力量?
定弘法師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做為一個年輕的佛子,能有這樣的志向,希望續(xù)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是難得的。你問的這兩個方向,一個是先往生極樂世界,到時候乘愿再來、廣度眾生好,還是現(xiàn)在就發(fā)心來弘法利生?其實這兩個方向並不矛盾,它是同一個方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歸宿,這是我們一定要去的。
往生極樂世界,有兩個重要的條件,第一,發(fā)菩提心;第二,一向?qū)D睢_@是《無量壽經(jīng)》上二十四品的經(jīng)文里面,講到三輩往生共同的條件。發(fā)菩提心,就包括了發(fā)心續(xù)佛慧命、弘法利生這樣的心,希望能夠護持正法,令正法久住,甚至能夠護持正法不惜生命,這樣的心才叫菩提心。這個心現(xiàn)在就要發(fā)起來,因為不發(fā)這樣的心,沒有菩提心,那你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一個空想,你不符合條件。這個心發(fā)起來之后,就要看有沒有緣分來弘法利生。如果你現(xiàn)在年輕,身體還不錯,腦子還算好使,有學習的能力,那么就應該現(xiàn)在就要學習,從扎根開始,認認真真的依次第來修學。把四個根都扎好,然后選擇一部經(jīng)、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你必定能夠成就。
成就之后,當然應該,如果有緣分就要講經(jīng)弘法,或者護持正法。你要是喜歡講經(jīng),那么就講經(jīng),你喜歡做事就做護法,不管弘法還是護法,你都要先成就自己的德行,拿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把握。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是應該學習黃忠昌。但是人家黃忠昌比我們要好的就是他根扎好了,他老實,所以他念佛真的念了三年就預知時至往生凈土。佛為什么會來接他走?大概是他沒有法緣,就是現(xiàn)在弘法利生的條件還不成熟。於是佛就先接引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等到什么時候他的法緣成熟了,他再來示現(xiàn)廣度眾生。如果他有法緣,那佛菩薩一定給他護法,給他安排弘法利生的條件和場合和聽眾,讓他能夠發(fā)揮這樣的弘法的條件。至於說這種因緣什么時候成熟,我們不需要去管,這是佛菩薩的事情,這是護法神的事情。我們只管好自己現(xiàn)在要一心求道,這樣就對了。
所以你問這個問題,證明你有這個心,但是也不必一定要求解。就是求什么時候因緣成熟,這個不用問,你只要成就了,佛菩薩一定會安排好的因緣來幫助你。假如你真正沒有緣分,那你就先往生。所以現(xiàn)在的階段還是按部就班,先扎好根,認真的學法門,學一門?,F(xiàn)在要學習的條件也不容易找,這需要有一個學院。師父在馬來西亞鼓勵他們建立漢學院,這是很好的一個地方,學習漢學。這是馬來西亞人的福報大,國家支持。原來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優(yōu)秀的老師都過去學習了,他們是以國學為主要的科目。如果你自己有志於學習和弘揚佛法,當然最好的是有能夠親近我們師父上人的機會,但是這種機會真的可遇不可求。
我在私下里也跟師父上人談過好幾次,希望師父上人能夠辦一個佛學院,收幾個學生,能夠真正在老人家有生之年,培養(yǎng)出幾個優(yōu)秀的弘法人才可以接他的班,將來大家一起弘法、並肩作戰(zhàn),那就比較沒有那么辛苦。師父上人也說,他很愿意這么做,但是始終沒有這樣的緣分。你看師父老人家早年在臺灣的時候就想辦,那時候是韓館長護持,剛剛建立好這些基礎(chǔ)的設施,沒想到韓館長就往生了。她老人家一往生就沒有人再護持師父,師父被迫離開臺灣,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待了三年半。那時候也是想培養(yǎng)弘法人才,在李木源居士的護持下,辦了幾屆的弘法人才短期培訓班,一期是半年。那個時候我還在美國大學教書,每年的暑假我都去新加坡,去做旁聽生。
師父用這樣的一個弘法人才培訓班做試點,示現(xiàn)什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以培養(yǎng)出弘法人才。這個跟一般佛學院做法不一樣,這是古老的傳統(tǒng)的教學法,就是一個老師帶著學生,學生就是用復講,而且專講一部經(jīng)。那時候這個弘法人才培訓班就用《無量壽經(jīng)》,也培養(yǎng)出好幾位優(yōu)秀的講經(jīng)法師,但是因為時間太短了,只有半年時間,新加坡的因緣就沒有了。后來師父老人家到了澳洲,在澳洲就是想建立一個學院,專門培養(yǎng)講經(jīng)人才,這就是澳洲凈宗學院的緣起,二00一年創(chuàng)立。剛創(chuàng)立的時候就開班,大家就練講,當時我也算是練講的學員之一。我在那里講了兩個題目,一個是「生命輪迴科研成果的介紹」,一個是「太空物理學新發(fā)現(xiàn)的啟示」,用佛法、科學結(jié)合起來,相對照來講。
凈宗學院十年,師父也講,這最大的成就是能夠在當?shù)馗用駛兇虺梢黄,F(xiàn)在宗教也團結(jié)起來了,很難得。師父想到真正要辦,佛法的根基還是在中國,畢竟西方國家文化底蘊還是不夠,很希望在中國辦。於是二00八年年初,家鄉(xiāng)人民歡迎師父老人家回家鄉(xiāng),所以師父就回到廬江實際禪寺,在華嚴講堂住了一段時間,講了四個月的經(jīng)。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師父老人家在大陸講經(jīng)講這么長的時間,那個時候是滿成老和尚護法,實際禪寺的方丈。我當時也跟著師父老人家回去了,也住在華嚴講堂。師父老人家就叫我?guī)б粋€華嚴班,有十幾位同學,大家一起先從扎根開始。目標,一年之內(nèi)把四個根扎好,然后一門深入,每個人自己選擇一門,你喜歡哪一門就選哪一門,然后就用復講的方法。我們當時在扎根之余,確實同學們也都練講過。實際禪寺現(xiàn)在還有二、三位法師一直都在講,聽說那邊法緣也很殊勝。
當然,我自己后來跟著老人家也離開了。因為當時文化教育中心必須要停止活動,師父也不能夠在寺院來講經(jīng),所以只好回到香港來講經(jīng),我就跟著師父回到香港來了。所以這個華嚴班也不得不中止,前后也就是一年時間。這根,我們本來想要扎好根,結(jié)果這個根還沒有穩(wěn),就因緣變遷。所以師父老人家,可見得是一生都在尋找這樣的機會,可是每次因緣都不長。要知道真正培養(yǎng)弘法人才,這種學生必須是跟在身邊十年,而且他不光是學講經(jīng),還要看師父老人家方方面面待人處事接物,因為弘法不光是你會講經(jīng)而已,更重要的你如何來應付種種的這些關(guān)係。譬如說怎么樣與當?shù)卣蚪坏?,與護法打交道,與信眾打交道,與這個道場的同修打交道,怎么處理好關(guān)係,還有對外,跟國際上的各個宗教團體如何來往。未來弘法必定是在國際舞臺上,必須要跟在師父身邊,你才能夠有這種因緣學到這種本事。
所以師父老人家非常的希望,他說只要有五個人就行,他說多帶了我精力不夠,五個人還可以照顧。我也是跟師父老人家同一個心念,也在幫助師父到處尋求,可是真的太難找了。我跟師父老人家提過也是好多次,說師父您辦一個佛學院,我來給您做助教,協(xié)助您老人家。師父臉色非常的嚴肅,他說現(xiàn)在上哪里能夠找到真正合格的這種弘法人才,候選人太難了。這種人必須要有深厚的孝道的基礎(chǔ),孝親尊師,而且他不怕苦、不怕累,能夠忍辱,有耐心,有長遠心,他才能夠走得成功。所以我跟著師父老人家身旁,我就非常能夠體會到師父老人家這個意思。你必須要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在你還沒有出頭之前,這段歲月最苦,沒有人護持你,沒有人甚至同情你、看得起你,你就需要默默的來忍受。跟一切人都要和諧相處,都要禮敬,即使別人給你臉色看,障礙你的,譏嫌你的,羞辱你的,你也得忍受。
師父老人家過去在李炳老會下求學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把德行的根扎牢,這叫厚積薄發(fā)。你積累愈厚,你壓的時間愈長,你發(fā)出來的力量愈大。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你想做的偏偏不讓你做,讓你心志覺得挺苦的,讓你的身體勞累,讓你受飢餓,飢寒交迫,讓你沒有錢,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沒有財產(chǎn),你沒有任何的財物的所有權(quán),你要忍受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察顏觀色。這樣的歷練,時間久了,所以能夠「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十年能熬得過來,就這種定力,那都足夠讓你成功。你熬不住的,熬不住就離開了,那就被淘汰掉了。
所以師父老人家他也勸勉我,說他過去跟李炳老修學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跟著老師十年,無論如何也不離開,外面的毀謗、嫉妒都不放在心上,只要老師不叫我走,我就決定不走。你就得忍得住,十年你就得忍辱波羅蜜,這就是修菩薩六度。然后你才有能力,肩負起如來弘法的家業(yè)。沒有這樣的德行和定慧,你怎么可能續(xù)佛慧命?只會講經(jīng)弘法,那上臺講經(jīng)這種技巧的培養(yǎng)不難,半年培養(yǎng)就挺像樣。過去,你看師父老人家在新加坡辦弘法人才培訓班,就是半年,出來的法師上臺講經(jīng)都非常像樣,連內(nèi)行人來聽都找不到毛病。你只要掌握好方法,講經(jīng)不難,難的是你能夠堅持。而最難的就是處理人際間的關(guān)係,在你還沒有法緣的時候,在你年紀尚輕、資歷不夠的時候,你就必須忍耐,必須謙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