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鱔魚注意事項昨日本報接到付先生電話,說后海北沿一處碼頭旁的冰面被人鑿開,冰面底下有上百條死鱔魚,密密麻麻的,讓人看了很心疼。記者下午來到柳蔭爭渡游船碼頭,二三十平方米的碼頭旁三面浮冰已經(jīng)化開,冰面底下就能清晰地看見上百條死鱔魚,讓人觸目驚心,再往旁邊望去,四五條死鱔魚就在冰面上,還有幾條正在水里掙扎。把魚兒放生本來是積善養(yǎng)德、關(guān)愛生靈的做法,但面對著后海北沿一處冰面底下堆積著的上百條死鱔魚,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心疼。那些好心放生的人看到這一幕不知會有何感想?放生鱔魚要注意等天氣暖和了再放生,鱔魚不能適應(yīng)那么冷的天氣,何況是表面已經(jīng)結(jié)冰的河,放生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在放生前先了解有關(guān)鱔魚的生活習(xí)性和環(huán)境,否則只會把放生變成放死。很多人喜歡吃鱔魚,所以放生鱔魚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比較安靜,人少的地方,才不會在放生后讓別人撈走了。關(guān)于鱔魚的習(xí)性黃鱔為底棲生活魚類,適應(yīng)力強,在各種淡水水域幾乎都能生存。湖汊、稻田、塘堰、溝渠、池沼、水庫等靜水水域中數(shù)量較多;水流較緩的溪流、江河緩流處亦有。但深水和流水的水域,卻少有黃鱔定居。喜棲于腐質(zhì)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質(zhì)偏酸的環(huán)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鉆入泥底或田堤,堤巖和水邊亂石縫中孔隙內(nèi)營居生活。洞穴深隧(洞長約為魚體全長的2.45-3.65倍),結(jié)構(gòu)較復(fù)雜(可分洞口、前洞、中間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黃鱔洞穴有三個甚至多個洞口。黃鱔用頭部穿泥土?xí)r,動作特別敏捷,瞬間即可鉆進泥中。黃鱔與蚯蚓穴泥土截然不同,蚯蚓是將穴內(nèi)泥土逐漸排出洞外,而黃鱔是直接鉆入,洞內(nèi)土不向外排,所以,見其穴口大小便知黃鱔有多大。黃鱔棲息巢穴的深度,離地面約30厘米的地方。生活在稻田內(nèi)的黃鱔,大多數(shù)棲息于離田基30厘米的范圍內(nèi),孔道延伸至田基,只有極少數(shù)棲息在稻田的中間??椎缽澢喽?,每個棲息巢穴至少有兩個出口,兩個穴口通常相距60-100厘米左右,其中必有1個出入口在離水面的地點,一個作為避敵的退路,另一個則作為巢穴的通氣孔。黃鱔與其他魚類相比,在歷史進化上是較為突出的特殊魚類之一。它的鰓已基本退化,鰓耙上僅留下一點點痕跡,很早以前已不能獨立在水中呼吸了。而口腔、喉腔、腸道內(nèi)壁表皮粘膜充滿了毛細血管,可作輔助呼吸器官。它經(jīng)常豎直前半段身體,吻端伸出水面能直接吸取自然界的新鮮空氣。故在水中含氧十分貧乏時也能生活。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膚的潮濕狀,可不至死亡。(這對長途運輸是十分有利的),黃鱔對光和味的剌激不大敏感。黃鱔在水中經(jīng)常抬著頭吞入空氣,目的是把新鮮的空氣貯存在口腔的喉部,然后再逐漸把口腔的氧氣與吻道壁間的氣體進行交換。所以,鱔魚平時的喉頭特別大,一旦悶閉在水中時,喉表皮也能在水中呼吸。鱔魚在水中,頭部若不伸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的話,即使水中溶氧十分豐富,也會引起它窒息而死亡。一般雄鱔將頭伸出水面呼吸氧氣的頻率較高,雌鱔相對較低,小雌鱔甚至不到水面吞吐空氣。因為,剛孵出的稚鱔具有胸鰭和鰭褶,鰭和鰭褶上面有許多毛細血管,卵黃囊上具有與水有很大接觸面的血管網(wǎng)膜,這些血管網(wǎng)膜是這一時期的主要呼吸器官。稚鱔的胸鰭和鰭褶不停地經(jīng)常扇動,在水中進行著氣體交換,而不必將頭伸出水面呼吸氧氣。隨著稚鱔的個體增大,卵黃囊、鰭褶和胸鰭逐漸退化泊失,而后主要靠口腔和喉部呼吸。黃鱔是以肉食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歡吃鮮活餌料,不吃腐爛變質(zhì)的食物.在自然條件下,黃鱔主要以小魚、小蝦、昆蟲、幼蟲、小河蚌、小螺螄以及水中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等大型浮游動物為食,同時吞食小蝌蚪、小青蛙,有時也攝取少量浮萍、茭瓜、絲狀藻類、嫩水草和菜葉等。人工喂養(yǎng)黃鱔,主要以蚯蚓、蠶蛹、小魚蝦、鮮魚漿、蠅蛆、小蚌、螺肉、屠宰下腳料、各種動物內(nèi)臟、配合飼料以及米飯、米糠、熟小麥、高梁、玉米、麩皮、各種餅類(豆餅、花生餅、菜籽餅)、豆腐渣和瓜果等新鮮飼料來飼喂。腐爛變質(zhì)的飼料,切不可投喂。人工飼料黃鱔最好是將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粉碎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成顆粒飼料投喂。顆粒的大小,可根據(jù)黃鱔的大小來定,一般以一口能吞進去為宜。黃鱔在攝食旺季,攝食量很大,日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7左右。在飼料缺乏時,大黃鱔也殘食比它自身更小的小黃鱔。所以,放養(yǎng)時,需要選擇大小規(guī)格一致的鱔種,切忌大小混放。黃鱔晝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動,一般靜臥于洞內(nèi),溫暖季節(jié)的夜間活動頻繁,出穴覓食,有時守候在洞口撲食,撲食后即縮回洞內(nèi),在炎熱季節(jié)的白天也出洞呼吸與覓食,一到晚上,它就將頭伸出洞口,出來尋找食物。由于黃鱔視覺不太發(fā)達,眼睛高度近視,因而,在夜間光憑著視覺是很難發(fā)現(xiàn)食物的,故黃鱔在覓食時,主要依靠鼻孔內(nèi)發(fā)達的嗅覺小褶,接收水中的各種生物餌料發(fā)散出來的微弱的化學(xué)分子氣味,探測餌料生物藏身所在地。平時,黃鱔在洞內(nèi)將頭部伸出洞口處,一旦有蠅蛆、蚯蚓、各種蟲類從洞口露過,就立即張口,以綴吸或者吞食式把獵物吸吞下去。當(dāng)捕到較大生物時,一般是猛一下咬住動物的頭部,將其致死,或用旋轉(zhuǎn)方式咬斷生物,然后再把生物漸漸吃下,捕食后則立即縮回洞內(nèi)休息。黃鱔還能在穿穴時攝食蜓蚓等土棲動物。同時,鱔魚還有嗜食陸生動物的癖好,夜晚它常常游到近岸邊甚至離水爬到岸上尋找食物吃,稚鱔最愛吃小型的甲殼類浮游生物。黃鱔內(nèi)有忍耐饑餓的本領(lǐng),一旦吃飽一餐,3一5天可不食飼料,也不致死亡。攝食方式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為主,食物不經(jīng)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時先咬住,并以旋轉(zhuǎn)身體的辦法,將捕食物一一咬斷,然后吞食,攝食動作迅速,攝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縮回原洞中。性貪食,在夏季活動旺盛時,攝食量大,據(jù)報導(dǎo),曾測定日食量約占體重的七分之一左右。黃鱔比較耐饑餓,長期不吃食,不會死亡,但體重明顯減輕。
通過放生可以得到想求的財富自在
修《地藏經(jīng)》,如果與地藏菩薩的大道相應(yīng),就不僅求自己解脫,還希求眾生都能解脫。這就涉及到一個發(fā)心的問題,比如把誦《地藏經(jīng)》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還比如說去放生,這都很好。
道場很主張大家做幾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聞法,聞?wù)?,聞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會超出生死輪回。通過多放生可以得到我們想求的財富自在、智慧、健康長壽。所以我們不妨多一點放生,這個是非常好的事。為什么呢?我們放生要拿錢出來買,這個是財布施。財布施是因,財富自在就是果。
放生一定要對著眾生念《放生儀軌》,這就種了一個解脫的種子在里面。眾生聞了法之后它第二世就有機會轉(zhuǎn)人身,得到解脫,很重要。這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因,智慧就是果。
你千萬不可以說:哪個法師說我身體不好,我要放三十萬條生命,趕快去菜市場買,倒下河就算了,這樣就搞錯了。一定要對著它念《放生儀軌》,而且要如法地念,不可以法師在大殿念《放生儀軌》,那些放生的東西擺在很遠的地方,這個作用就差很遠了。一定要給眾生聞到佛法,這樣才是。你不要以為畜生道它不懂,你給它八識田種下種子,它就有機會解脫。
有一位法師他出家之后,《妙法蓮華經(jīng)》前半部他看一遍就可以背得出來,后半部他讀了三年都背不到。他就問他的師父:怎么會這樣呢?
他師父入定觀察告訴他:你前世是一頭牛,住在這間寺院的山腳下。有一天,農(nóng)歷的六月六,法師就將藏經(jīng)閣的經(jīng)書全部拿出來曬太陽,怕給蟲蛀了。剛好那頭牛沖進這間寺院,它看到好多經(jīng)書,就聞經(jīng)書,那頭牛剛好聞的是《妙法蓮華經(jīng)》。而且很巧剛好有一陣風(fēng)吹過來,書一頁頁地翻過去,剛剛翻了一半,它就聞到一半,主人來將那頭牛拉走了。
那頭牛以此福德因緣就死了,脫離了畜生道以后它就投胎為人,而且有這個機緣,今生他就出家。而且他前生用牛鼻聞了一下前半部分,今生他看一遍就可以背出來,后半部分他就讀來讀去都不記得。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種小小的因就有很大的果報。所以放生的時候幫它們種這個小小的因,一定要祈求:希望它們快速地脫離畜生道,可以快速地得人身,聞?wù)ǎ媒饷?。這樣對著它們念就好了。這是法布施。
一定要買那些如果我們不買來放,別人就拿來殺的眾生,這樣放生是最有效果的。因為貪生畏死,一切眾生都是這樣的,如果它差不多要死,我們將它買來放了,這個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就是果,所以要如法放生。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法放生很重要的。
道場不太主大家放鳥,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為了賺錢,做生意不顧一切,那些鳥從哪里來的?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人工養(yǎng)的,這些放出去就死了,你不是放生而是放死。一種是去到湖南、廣西那些地方,拿一個很大的網(wǎng),到晚上罩住整片樹林,然后拿著手電筒周圍照,那些鳥都很驚慌,飛飛飛,一網(wǎng)就打盡了。之后就運回廣州,廣州又送回東莞,在路途中間,為了你放一只它就死了三只,這樣就沒那么好了。因此不太主張別人放鳥,除非你見到別人剛好抓到一只鳥,馬上把它買來放掉,這樣就好,所以不要注重表面形式上的東西。
而且放生一定要放有活力的東西,那條魚快要死了你都買來放生,不用你放它都會死了,所以買一些有活力的放。而且最好沒有什么分別心,你去到市場,見到什么就買什么,這樣就比較如法。
另外一個方面,要放在一定是適合它生存的環(huán)境。如果將淡水魚倒進海里它就會死;將山龜放進水里它也會死;水龜放在山里它也會死。烏龜很怕蚊子咬,蚊子和龜是天敵,蚊子咬龜一口,這個龜馬上就會死;同樣龜死后磨成粉,你拿火柴點燃一點點,那些蚊子就全部跑光了。所以一定要放在適應(yīng)它生存的環(huán)境。
好像東莞的東江河,全都是用石頭砌起來,砌得很整齊,你買一點黃鱔魚去放,好不好呢?這個東江河的河底很深,邊邊全部都看不到底泥,它不可能鉆得很深,放下去它就會死了。這樣就不好了,一定要河兩邊有土,它可以有地方鉆,這樣就好,適應(yīng)它生存的環(huán)境。
說這些,就是提醒地藏道場的道友,地藏法門是心地法門,我們要改運,要成佛,都要靠地藏菩薩的加持力,也就是他力。而惡道眾生得解脫,也要靠他力,這個他力,不僅是諸佛菩薩的救度,還要靠佛弟子們布施的福德因緣。
南無本尊地藏王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