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知道不能殺生,但是對于“殺生”可分幾類,可能就不甚明了了,下面就簡單地說說:
殺生大體可分為四類:一、貪殺:為貪口腹或貪利益而殺。如:打獵吃肉,或賣皮毛,以及以屠宰為業(yè)者。
二、嗔殺:嗔恨、打斗,殘害、戰(zhàn)爭等。
三、愚癡殺:外道、邪教以為殺生能長功,或以為殺生可“圓滿功德”者。如:民俗以殺生祭天、祭神者……
四、無意殺:殺緣極多,如:腳下踩死小蟲,務農鏟死生靈等。
殺生惡業(yè)極重,唯第四無意殺不犯殺戒,但也是性罪不滅,一旦誤殺生靈,必須極力懺悔,并多多放生,以期罪業(yè)清靜,早成佛道!
愛護動物,因為這是壽的來源中國佛教放生網_放生儀規(guī)放生感應放生功德放生心得放生愈病-云端佛學放生的善行、動機是非常好的,因為他發(fā)慈悲心,不忍弱肉強食,不忍讓一只只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被宰割去了,發(fā)心是很好的。但是慈悲要有智慧,要怎么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放生,這個是比較重要的,所以,在作法上就必須考慮。放生之前,最好我們先發(fā)吃素的愿,我們一天不吃素,一天就有人家為我們而殺生,所以唯有真正吃素,才是真正放生,因為殺生有兩種,有直接殺、有間接殺。即使不能吃素,也應該吃三凈肉,因為我們都是學佛弟子。
一般的寺院都有定期的放生,也有的是為了放生而放生,等于是在做那一種形式──定期的放生。人家知道他是定期的放生,所以預先就去抓了,那他不定期放生還好,他就不去抓,定期放生他就特意去抓,本來這一些生物在那里還活得好好的,因為你要放生,所以人家就把它給抓來了。
所以,定期放生,如果那種精神不能保住的話,等于是流于一種形式了。還有你所放生的地方,如果不是很適當,那等于所放的不是生,因為不久它會適應不良而死亡,而接著又污染環(huán)境。所以,對放生的作法,就要考慮。他的動機如果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的話,那真的是學佛菩薩的心腸,但是作法上總是要考慮。同時,如果真正要放生的話,定期也可以,但是要默默地進行。有那一種心的話,最好是到市場或者是有殺生的地方,馬上就要被殺的,可以立刻給他買下來,因為現(xiàn)在就已經救了一條活命,如果先讓人家知道,人家就會故意去抓了。所以,放生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在作法上就要有智慧。
那放生可推行不可推行呢?以我們的立場來講,是有推行價值的。因為,我們一定要救即將要被殺的眾生,一只眾生被殺,想象起來是非常的痛苦,活生生的被放進油鍋熱湯里面;如果以我們人來講,實在難以忍受,手指頭被針扎到,或者被一滴熱水燙到,就會很痛苦了,何況全身,那是苦不可言。所以放生活動是可以提倡的,但是,在作法上盡量達到沒有副作用,讓副作用減輕到最低。
阿彌陀佛救我們,也等于把我們放生到極樂世界去,不只離開六道,而且成了無量壽。我們也是要把它放生,使它本來要被殺的、夭折的命能夠繼續(xù)延長。
我們是學本愿的,當然跟一般放生的儀規(guī)不一樣,總之,就是為它開示本愿的道理,然后為它念佛。
古代曾經有一匹馬,這匹馬死了之后,就托夢給他的主人,在夢中這匹馬是現(xiàn)出家身,告訴這個主人說:我因為在生的時候,接受你的勸導,領受彌陀救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現(xiàn)在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我現(xiàn)在來向你通告、感謝。一匹馬是畜生,它也能夠聽懂人的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如果放生的話,還是給他講說本愿法門,然后就念佛,讓它能夠一入耳根永成道種。
天下最貴重的就是生命,世間最悲慘的就是被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粒米必珍,福之本也”,就是說:即使一粒小米也要珍惜,因為這是福報的來源。同樣,“微物必惜,壽之源也”,云端佛學,意思就是說:即使一只微小的動物也要愛護,因為這是壽的來源。當然我們是不向彌陀之外去求福求壽,福與壽都在阿彌陀佛的愿中,不過,這是我們一種惜福與慈悲的流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