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樹越來越少,食物也越來越少。山上的猴子也許是太餓了,不是攔路搶劫,就是跑到村子里來偷東西吃,搞得村里雞犬不寧。
有一天,村里貼出了告示,號召村民們?nèi)ゴ?。村民們于是全體出動,將一群猴子圍困在一個不大的山包上,展開了一場激戰(zhàn)。
激戰(zhàn)過后,猴子死了無數(shù),但也有一些猴子逃了出去。其中一只母猴懷抱著一只幼猴,背上背著一只小猴,匆忙的沿著山嶺逃竄。
一個獵人拿著獵槍窮追不舍。他知道,抱著兩只小猴的母猴肯定跑不了多遠。
最終,母猴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樹。這棵小樹太小了,幾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上了樹的母猴再無路可逃,它絕望地望著追趕到跟前的獵人,一只前爪攬住胸前的幼猴,另一只前爪抬起來,沖著獵人擺了擺,示意獵人不要開槍。
獵人愣住了!他知道猴子這東西有靈性,但從來沒有見過面臨死亡的猴子,還會向人一樣揮手“告別”!
只見母猴將兩只小猴一同摟在胸前,喂他們奶吃。兩個小東西大約是不餓,吃了幾口便不吃了。這時,母猴將它們擱在更高的樹杈上,自己摘了許多的樹葉,將奶水一滴滴擠在葉子上,擱在小猴能夠到的地方。做完了這些事,母猴緩緩地轉(zhuǎn)過身,沖獵人揮了揮前爪,示意獵人沖它胸膛開槍吧......
當(dāng)下,獵人的手軟了!從此,他不再打猴。
世界上,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界,母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生命的危機時刻,母親最先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
在母親前,一切活的希望都比不上孩子的生命。如果孩子是花兒,母親便是深沉豐富的大地;如果孩子是嗷嗷待哺的的雛鳥,母親便是溫柔堅固的巢穴;
在母親的庇護下,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母親卻一點一點的老去,就像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而我們又怎樣報答母親的恩情呢?母親恩重如山,我們一生一世根本無法報答。所以,我們一定要善待我們的父母吧!等他們百年以后我們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
培養(yǎng)說話的技巧將我們的舌頭視為仆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是主宰舌頭的主人。舌頭照命令行事,說些我們想要說的話,而不是它要我們說的。不幸的是,對大部分人而言,舌頭變成主宰,而人們似乎無法命令它的擺動。這般缺乏控制,總會釀成大災(zāi)難。
有些人經(jīng)歷了說錯話所帶來的不愉快后,決定保持沉默。他們捍衛(wèi)了舌頭,不使邪惡的話脫口而出,但是,身處這個社會,我們能夠一直保持沉默嗎?
從前有位僧侶,他的徒弟是個懶蟲,老是睡到日上三竿。有一天他叫醒徒弟,并對他大叫:“你還睡,連烏龜都已經(jīng)爬到池塘外邊曬太陽了!”就在這時,有個人想要抓些烏龜給母親治病,他聽到僧侶的話后,就趕到池塘邊,果然,有許多烏龜正趴在太陽底下。他抓了幾只烏龜,為母親燉了湯。為了感謝僧侶的建議,他帶了些烏龜湯給他。僧侶卻對烏龜?shù)乃栏械嚼⒕?,于是發(fā)誓不再說話。
過了些日子,當(dāng)這位僧侶坐在寺廟前,他看見一位盲人朝著池塘走了過去。他原本想要叫盲人不要再往前走,但他記起了他的誓言,決定保持沉默。正當(dāng)他的內(nèi)心在交戰(zhàn)時,盲人卻已經(jīng)掉到了池塘里了。這件事讓僧侶感到難過,才明白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一味地保持沉默或喋喋不休。我們必須使用智慧,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
說話的藝術(shù)在于輕聲細語有禮貌,不可以莽撞無禮。假如我們要避免爭執(zhí)或批評,就必須學(xué)習(xí)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說適當(dāng)?shù)脑挕?/p>
說出事實是件重要的事,但是,假如你要說的事實會令人感到不快,就得放聰明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