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住世時,帶領(lǐng)為數(shù)眾多的比丘(注)共同學(xué)法修行。某天早上,許多比丘聚在一起,談?wù)撘晃谎孕胁灰坏谋惹皓ぉみ@位比丘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私底下卻常做些不好的事情;比丘們猶豫不決,不知該不該將這件事告訴佛陀。
此時佛陀恰巧經(jīng)過,見大家議論紛紛,問大家在談些什么?聽了其中一位比丘的說明后,佛陀告訴大家,那位比丘有心想修行,只是習(xí)氣難改,不只在這一生,在過去生中也一直是這樣──
很久很久以前,有座山里住著很多山鼠,他們由一只鼠王領(lǐng)導(dǎo),早上出去覓食,傍晚回山洞休息,過著規(guī)律的生活。
有一天,一只貍貓來到這座山,想要定居在此。它思考著要如何謀生?如何才能天天都有現(xiàn)成的食物?忽然,它看到一大群山鼠由鼠王帶領(lǐng)列隊進(jìn)山洞,于是它靈機(jī)一動,想到一個方法。
隔天早晨,它來到山洞對面,縮起三只腳,只用一只腳站立,面向太陽,張大嘴巴,保持這個姿勢不動。鼠王帶領(lǐng)山鼠們走出山洞,大家看到貍貓姿勢這么奇怪,都感到很好奇。
鼠王走到貍貓面前,問貍貓為何如此?貍貓說:“我不忍心增加土地的負(fù)擔(dān),所以只用一只腳站立;面向太陽是在修光明之法,吸收陽光的靈氣;把嘴張開,是因為我只吃風(fēng),其他什么都不吃?!?/p>
鼠王聽了好感動,以為貍貓是位有德的修行者,從此以后每天出發(fā)覓食前,先帶領(lǐng)山鼠們向貍貓行禮,傍晚也列隊向貍貓行禮后才進(jìn)山洞。
過了一段時間,山鼠們覺得很奇怪,以前大家住在山洞覺得很擁擠,近來感覺空間愈來愈寬敞,是不是山鼠的數(shù)目減少了?大家向鼠王提起這件事,鼠王仔細(xì)思考,懷疑是貍貓在作怪。
隔天早晨出門前,鼠王叫大家先走,照常向貍貓行禮,它自己墊后。貍貓重施故技,要抓最后面的一只鼠。鼠王動作很快,一下子就跳走了,并且呼喊所有山鼠回頭共同制服貍貓。
鼠王對貍貓說:“你用假造的形態(tài)、詐欺的行為來謀生,實在是很可恥的事!”佛陀說完這個故事后,告訴比丘們:“貍貓就是現(xiàn)在這位時常欺騙別人的比丘,而鼠王就是我。我生生世世都在教育他、感化他,可惜他自己不肯用心去除惡習(xí),以致一直帶著這種習(xí)氣,總是被人厭棄?!?/p>
所謂“師父引進(jìn)門,修行在各人”,自己提起毅力來修正習(xí)氣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像那位比丘雖然與佛陀這么有緣,但是他卻不肯用心改過,因此仍然習(xí)氣深重、受人輕視。
一念心是一顆種子,在心地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將來就會長成什么樣的果實。我們一定要積極培養(yǎng)善念、果斷地去除惡念,福德智慧才能與日俱增,否則生生世世累積惡習(xí),真是煩惱不斷、苦不堪言!
普陀洛迦山開山故事:古佛洞普陀山飛沙岙西北首,有一個供奉“肉佛”的巖洞,叫古佛洞。說起這個梵剎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很早以前,洞里住著一位高僧,人稱仁光師。仁光師收了兩個徒弟,大徒弟叫慧性,小徒弟叫慧明?;勖骱蜕兄液窭蠈?,而慧性和尚卻奸刁乖巧,善于察顏觀色,來討師父歡喜。出門的時候,總要帶把掃帚,掃一掃邁一步,表示他連只螞蟻也不忍踩死。師兄弟倆同去拾菜葉,慧明揀好的拾;慧性呢,偏要揀黃的、爛的,拾回來煮了吃,表示他會吃苦,修行心誠。
盡管這樣,仁光師對兩個徒弟還是一樣看待,并無親疏之分。為此,慧性心里很不高興。
過不久,仁光師年邁力衰,要圓寂升天了。臨終前,他叮囑慧性和慧明道:“為師離開塵世之后,你們要用兩只荷花缸將遺體裝在缸里。過了三年六個月,開缸驗看。倘若遺體腐爛,那就作罷。若是真身不壞,說明為師已修成正果,位登仙界。你們可將真身請進(jìn)洞內(nèi),供奉起來,受人間香火,切記切記!”仁光師說完,便停止了呼吸,慧性、慧明遵囑將遺體收殮。
師父過世,慧性就露出了貪婪本性。仁光師生前隨身帶有一只葫蘆瓶,慧性以為里面有什么寶物,拿來一看,空空如也;掉轉(zhuǎn)頭來倒了倒,倒出三顆糧食:一顆白米,一顆紅米,還有一顆谷子?;坌哉也坏街靛X的東西,將葫蘆一摔就走。慧明連忙將它拾起,把三顆糧食仍舊裝回瓶中,仔細(xì)藏了起來。
過了三年六個月,慧性和慧明揭開荷花缸驗看,仁光師果然真身不壞,依舊在蒲團(tuán)上盤膝端坐,面色、神態(tài)都跟生前一般?;勖饕姶饲榫埃老踩f分,倒地便拜。慧性雖然也勉強(qiáng)拜了一拜,心里卻在嘀咕:“師父自己升天去了,撇下我們徒弟不管,真小心眼!”
仁光師真身不壞的奇聞很快傳遍普陀山。滿山僧俗人等帶著糕點果品到洞里來祀奉,小小巖洞頓時熱鬧起來。兩個到普陀山來游玩的上海白相人得知這件事,暗暗打起了壞主意。他們串通慧性,悄悄將“肉佛”偷出洞來。給慧性的賄賂是五百塊銀洋。這五百塊錢先付三百,另外二百等事成之后再給。就在當(dāng)天夜里,慧性偷了師父真身,跟著兩個白相人乘船逃往上海。
第二天清晨,慧明洗漱完畢,去給師父上早香。猛地發(fā)現(xiàn)佛座空了,“肉佛”不知去向。他急忙跑去叫師兄,師兄也不見了?;勖髋鼙榱似胀由秸也灰姟叭夥稹焙蛶熜?,天天守在佛座前傷心落淚。
一天,洞里來了一位姓王的香客,他一眼看到供桌上的葫蘆瓶,便欣喜地大叫起來:“找著了,找著了!”慧明驚疑地問:“客人找著了啥?”那客人道:“這葫蘆瓶里可曾藏過三顆糧食,一顆白米,一顆紅米,一顆谷子?”“不錯,不錯,如今還放著哩!”慧明說著,將葫蘆瓶一倒,倒出那三顆糧食??腿藢⑺旁谡粕?,細(xì)細(xì)端詳,若有所悟地道:“哎呀,莫非‘悶缸師’就在此地啦?!被勖鞯溃骸拔壹?guī)煾附腥使鈳?,這位客人莫非認(rèn)識他老人家?”客人點點頭,說出一番情由。
原來這個姓王的香客家住蘇北某地。夫妻倆中年才得一子,十分珍愛。不想那孩子自產(chǎn)下以后,終日啼哭不止,求醫(yī)服藥,全無用處,夫婦倆為此很是煩惱。剛巧仁光師化緣來到蘇北,從王家門口經(jīng)過,看到一個女傭懷抱嬰兒,不管她怎樣哄弄,那孩子還是不斷嚎哭。仁光師走過去,伸出手來輕輕地在嬰孩頭上一摸,那孩子的哭聲頓時就低了下去。再一摸,哭聲全無,摸到第三摸,孩子破涕為笑,歡眉笑顏的十分逗人喜愛。王家夫婦得知和尚治好了孩子的哭病,慌忙將仁光師迎進(jìn)門去,干恩萬謝。問仁光師可是化緣的?要化錢還是化糧?仁光師說,化糧。王家夫婦當(dāng)即打開糧倉,讓仁光師自取。仁光師取了三顆:一顆白米,一顆紅米,一顆谷子。將這三顆糧食放進(jìn)背上的葫蘆瓶里,念一聲“阿彌陀佛”,便飄然而去。王家夫婦追上去問:“這位高僧尊姓大名,仙鄉(xiāng)何處?”只隱約地聽他回答:“我乃南海普陀‘悶缸’師?!边@件事過去已快十年,如今孩子已長大,王家客人感念仁光師的因德,特地到普陀山來看望他。因為把仁光師錯喚作‘悶缸師’,故而找了好久未曾找到,看到這只葫蘆瓶和三顆糧食后方始辨認(rèn)出來。
慧明和尚聽姓王的客人敘說往事,心頭無限感慨。流著淚道:“客人有所不知,我家?guī)煾溉ナ酪延腥甓嗔?。留下一具不壞的真身也被賊人偷去?!笨腿寺犃艘惑@:“請問小師父,仁光師真身被盜已有幾天?”“快一周了?!笨腿艘慌南ドw道:“是了是了,怪不得我路過上海時,聽人說‘大世界’有‘肉佛’展出,看的人很多。這一定就是仁光師的真身啦!”慧明聽了傷心地哭起來??腿藙竦溃骸靶煾阜判模彝跄尘褪寝粘錾砑倚悦?,也要把仁光師真身請回普陀山,明天我就陪你同去上海。
再說那兩個白相人將“肉佛”偷到上海,在“大世界”展出。不料那“肉佛”頭三天還是好好的,到后三天,皮肉漸漸下陷,剩下一架骷髏。參觀的人全嚇得逃出來。都說“大世界”老板妖言惑眾,騙人錢財,要到法院控告。老板一邊將“肉佛”收起,一邊來找慧性算帳。拿走了他已到手的那三百銀洋不算,還著著實實把他痛打了一頓?;坌杂謿庥只?,當(dāng)晚就口吐鮮血,一病不起。
正在這時,姓王的客人陪著慧明趕到上海,他們到法院告狀,法官們懾于公眾輿論,只得責(zé)令“大世界”老板送“肉佛”普陀山,并賠償一筆損失費。
官司打贏了,慧明到棧房里去探望貧病交迫的師兄,慧性痛哭失聲,羞愧難當(dāng)。慧明見他已有悔意,也不多加責(zé)備,替他付清了房飯錢和藥費,一起乘船普陀山。
“肉佛”回到后山山洞,姓王的客人請來能工巧匠,替“肉佛”修飾添金,重新購置了全套桌椅、繡幃。并沿洞口修起一間小庵堂,供奉仁光和尚肉身,人稱“占佛”。從此,氣象一新,香火更見興旺。人們都爭著來瞻仰、禮拜“古佛洞里肉身佛”,古佛洞也由此得名。(李世庭采錄整理)
南無阿彌陀佛!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