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馬郎聽了和尚的話,果真攜鏟來到美女埋葬的地方,扒開墳頭一看,不覺大為驚喜,那里是甚么尸身,卻留著一付黃金鎖子骨。和尚道:‘如何?你如今可知道觀世音菩薩的法力了。菩薩因為這一方的百姓不知禮節(jié),愚蒙可憐,故特地化身美女,前來點化大眾,合該是你的緣法,授了大藏《法華經(jīng)》,你就該本菩薩的宗旨,抱定宣揚佛法,勸導(dǎo)大眾的心志,將來功德圓滿,不怕沒有你的好處啊!’馬郎連連應(yīng)諾,說話之間,和尚卻又不見了。從此馬郎便把間草屋,改作茅庵,塑起觀世音菩薩的法像,但所塑的還是賣魚美女的形狀,一手提著魚籃,故世稱為魚籃觀音;又因為當時名義上曾嫁馬郎,故又稱為馬郎婦觀音。其實都是觀自在菩薩的化身罷了。再說菩薩自點化了馬郎之后,一路沿海而行,那一曰到一個所在,見有一股怨氣,聚結(jié)不散,菩薩就動了慈悲之念,化身為一個行腳僧人,到民間去訪問。原來此間地名寧波,是東南??诘闹氐兀霎a(chǎn)豐富,尤其是海洋珍味居多數(shù),百姓富足,安居樂業(yè),又值盛世,本來不知有什么疾苦??墒墙鼛啄陙恚驗橐患暺?,就鬧得雞犬不寧,民怨沸騰起來,你道為何?原來那時唐文宗在位,他生平最嗜食蛤蜊一物,真是愛如生命一般,幾乎不可一曰無此物,沒有此物,就不能吃飯。蛤蜊一物,雖各處??诙加谐霎a(chǎn),但要算寧波出產(chǎn)的最為名貴,肥嫩鮮美,無出其右。既是皇帝愛到此物,自然要責令寧波貢獻了,蛤蜊是寧波的土產(chǎn),寧波的漁戶又多,進貢些些,講來也算不得什么啊!卻為何竟民怨沸騰呢?端因官府差役等人,狐假虎威,借了責貢這問題,就大大的剝削百姓起來。漁戶進呈貢品蛤蜊,自然不敢含糊,先行選擇一遍,然后呈繳給責貢的差役。那時差役便擺出他們上命差遣的面目,左不是,右不是的一味挑剔,不是嫌你選擇不均,就是說貨色不佳,總不肯給你一個爽爽快快過秤錄收的。你若是事先送幾貫給這衙役,就是貨色果真欠佳,他們也一樣的收下來。你若是不化錢的話,他們就給你一個干擱,三天五曰不給你過秤,縱然磕破頭去苦求,也是不理不睬。蛤蜊是最易死的,幾天一擱,又得重行采捉,結(jié)果還是要用錢。你若因此而誤了限,就捉到當官,辦了一個大大的罪名,包你吃不了兜著走。并且別種貢品,每年一回,每年兩回,次數(shù)是有一定的。獨有蛤蜊,卻一年到頭不斷的要貢,故寧波一班漁戶,也就一年到頭的在責貢中度日。貢些蛤蜊本沒有什么?但是每次要貼上幾貫差役錢,這卻老大吃不了。故數(shù)年之中,把那班漁戶,富的弄得窮了,窮的弄得賣妻鬻子,家破人亡了。因為一人口腹之好,不知破了多少人家,說來正自可憐呢!那么這班漁戶未免太笨了,難道不能改業(yè)避免這種苛政么?卻又不然,官府事前就有準備,先將漁戶查明記錄,凡是名字被錄去的人,就逃不得差,并且不準中途改業(yè),非到本人身死,決不能逃免。故很有些人因欲留些產(chǎn)業(yè)給后輩,不惜犧牲他自己的性命,去自殺的,你想在這種情形之下,又怎教那些百姓不怨氣沖天呢?當下觀世音菩薩來到寧波,問明了這種情形,兀自搖頭嘆息,暗想這一班可憐的百姓,也是前生造孽,才罹此厄,如今我不相救,他們那有脫離苦厄的日子呢?菩薩便走到海灘,見那時恰好潮頭欲上,許多蚌蛤之屬,都張殼迎潮,那些漁戶,卻冒死的捕捉,只聽得一片長吁短嘆一聲,觀世音菩薩便暗中運用她的法力,把自己的莊嚴寶相,深深地印入蛤蜊中去,在那些漁戶,可是終沒有覺得,各各捕捉滿了數(shù),自顧的前去繳納,好似還債一般。這班漁戶,正在無法擺脫這種苛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時候,忽然上面下旨停止責貢蛤蜊,并且禁止捕捉,詔各縣設(shè)立觀世音菩薩廟宇,供養(yǎng)大士。寧波的一般漁戶,聽了這個消息,怎么不喜出望外,距躍三百呢?但如何會突然有此一道旨意下來,大家終是猜想不透,后來幾經(jīng)打聽,方才知道個中的原因。卻是觀世音菩薩暗中救助之力,受惠的人,自免不了皈依蓮臺之下。原來那一批蛤蜊進貢入都之后,御廚見了新鮮之品,少不得就里邊挑擇了幾個肥大的,預(yù)備作羹上進。不料第一個剖去,就堅如金石,再也剖不開來,御廚就覺得十分可疑,待到用力一劈,只見金光閃處,轄的一聲,那蛤蜊就裂開了,中間卻并不是蛤肉,倒是端端整整一個觀世音菩薩的法像。質(zhì)地精瑩透澈,似玉非玉似珠非珠,只覺得光華奪目。御廚見了,不覺大駭,不敢隱瞞,便拿去奏明上邊。文宗也十分駭愕,便命用金飾檀盒貯藏起來,一面下旨罷貢蛤蜊。后來召見恒正禪師問起此事。禪師道:‘物無虛應(yīng),這是菩薩欲啟陛下信心,以節(jié)用愛人罷了。佛經(jīng)上說:“應(yīng)以菩薩身得度的,即現(xiàn)菩薩身而為說法?!薄淖诘溃骸兴_身是看見了,只是沒有聽得菩薩說法?!U師道:‘我只問陛下信與不信?’文宗道:‘事實彰明,怎樣敢不信呢?’禪師道:‘既然如此,陛下已不啻聽得菩薩說法了。’文宗因此大悟,以后永戒食蛤,并令合天下的寺廟都另辟一殿,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因為這一次的觀世音菩薩法像,出現(xiàn)在蛤蜊之中,故世稱蛤蜊觀音。這并不是做書的胡謅,好為玄談,此事在《佛祖統(tǒng)記》,《普陀山志》等書,都有同樣的記載哩!當下觀世音菩薩自海灘將法像感應(yīng)了蛤蜊,救了一班漁戶貢賦之苦,便一路行來,直到山東登州府地界。其時正值盛夏,疫癘盛行,死傷相繼,實在凄慘萬狀,一班庸醫(yī)俗子,又沒有奇方妙藥,救得此疾。菩薩知道此病,都由正氣虧耗,被外邪侵襲所致,只有藿香可治,便入山采藥,化裝為一個賣藥老叟,肩荷藥囊入市求售。那邊的百姓起初見了這外來之人不敢嘗試,后來有一班貧苦無錢的人,聽說她肯施診給藥,于是漸漸有人求治,果然藥到病除,這饞大家注意,紛紛求治。在兩三個月內(nèi),不知救了多少生靈,直到疫氣全消,菩薩才示現(xiàn)給智林寺優(yōu)曇禪師,傳了藿香治疫的靈方,優(yōu)曇禪師向大眾宣說之后,大家才知道是菩薩示現(xiàn)。于是一班受惠的人們,各各捐金起建觀音庵,塑起觀世音菩薩法像,虔誠供養(yǎng),但是所塑法像,面目打扮雖與別處的相同,但手中不捧凈瓶楊柳,卻是拈著一棵藥草,這也是當?shù)厝嗣癫煌鼒蟮碌囊馑迹仁芰怂幉葜?,故就塑菩薩拈著藥草做個紀念,這就是世稱為施藥觀音的??!后世病家在危急無法時,往往到觀音院里去求簽請藥,實在也是濫觴于此哩!更有那一班虛名和尚,濫刻藥方,憑人求取,借此斂錢,這非但是佛門之蠢,并且會得害人,那真可恨得很,豈是菩薩救世濟人的本旨?。∑兴_此去,又化身不肯去觀音,往潮音洞住息,留下許多圣跡,受后人瞻禮了,正是
圣跡經(jīng)留處慈悲救世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在一個寒冬難得的晴朗日子。馬青云居士在一家四代老少及數(shù)十位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迎來了自己的期頤之年。老人身著紅裝,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動作輕盈,笑呵呵地一個勁向大家回禮問好。所有來賓面對這位百歲老人的灼灼風(fēng)采嘖嘖稱奇,而老人的這段神奇經(jīng)歷就是其女兒劉光玉居士親口對我們講述的。
年輕時的馬青云定居在長江之濱的湖北宜昌,家境殷實。二十八歲那年在剛生下女兒不久就突然大病不起臥床彌留,遍請名醫(yī)均束手無策宣布不治,家人無奈地準備了棺材及殯葬用品靜等其往生。這此期間,一過路的出家人湊上前來問明情況后,遂要求進家探望。他在病人頭上撫摸幾下口中念念有詞,昏迷三日的馬青云居然清醒過來,在場親屬無不驚訝嘆奇。這出家人遂叮囑兩條:一是今后不要再吃眾生肉,最好皈依佛門,盡可放心活到七十三歲。二是如能堅持放生,則可更加增吉添壽,后福無窮。
病愈后的馬青云女士開始戒葷吃素,不久就皈依佛門,并堅持每天禮佛誦經(jīng),多行善事,街坊鄰居誰有難事她常常伸手相助,并喜歡給有緣人解字弘法。久而久之,其身體愈見強健,連頭痛感冒的小疾也基本杜絕了。每逢初一、十五她又堅持買些魚、蝦、鱉、鰍等到江邊放生。一個雨天,她去市場碰上商販在賣兩袋螺螄,就毫不猶豫全部買下,還租只小船開往江心,迎著風(fēng)雨沿途一路灑放。令人神奇的是當晚她就夢到無數(shù)黑衣人頭戴尖帽跪拜在她堂前向她叩首,經(jīng)人開示方知是螺螄們在向她報恩致謝。
從此之后,馬老居士對生靈感應(yīng)之事更加篤信無疑,幾十年來無論在運城還是宜昌跟隨親人生活,她都堅持放生長久不懈,即使在家里,她也堅持每天在門外放幾把白米飯,去施濟那些饑餓的小動物們。她的善舉影響感染著她的家人,女兒與外孫們都和睦相處,慈愛為懷,生活也清淡簡樸,樂于助人,成了名符其實的佛化家庭。如今的馬老居士已百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成為放生改變命運之理的活例證。
蓮池大師曰:若能發(fā)喜舍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xiàn)世保病延生(祛病延年),未來當證菩提。印光大師亦云: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于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由此看來,心持善念,茹素放生,是老人福壽百年的健康之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