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去年十月開始放生以來,至今已有大半年。去年基本是半月一次,今年基本一周一次,只要方便,幾乎不間斷。大半年來,感應也比較明顯,當然,我并不執(zhí)著于這個,只是想分享出來,增加初放生者的信心。一次放生,由于天氣不錯,南充邊全都是釣魚人,我一個放生人和他們比,顯得很微弱。我往常選定的兩處比較隱蔽的放生點也被釣魚的占領了,沒辦法只好在兩個相隔稍遠釣魚點中間一個位置偷偷放生,連三皈依都沒敢念。放生之后,我害怕被人發(fā)現(xiàn),其實可能已經(jīng)有人看到了,我硬是在放生位置呆了一兩個小時守護這些魚兒。奇妙的事情在后面發(fā)生,在這一兩個小時以內,就在我待的放生點一兩丈范圍之類,這些魚兒居然不下十數(shù)次跳起來和我打招呼致意,我放了三種魚,鯽魚、泥鰍、黃骨魚,其中兩條黃骨魚算是魚老板隨喜的。三種魚兒,一種沒落下,陸陸陸續(xù)出來向我致意,其中鯽魚跳起來次數(shù)最多,泥鰍兩次游出來吐泡泡,連只有兩條的黃骨魚,也有一條出來打招呼,那場面,真的是感覺很法喜……我一直等到這些魚兒都差不多遠離岸邊了才走。
最近一次,也就是幾天前,一個魚老板送我去一個南充放生點放生,其中有一只甲魚。我說,唉,這水太清了,這甲魚放下去會不會一會兒被人撈走。結果我剛走下岸邊,湖邊忽然狂涌浪頭,一會兒工夫,把身邊的湖水都攪混了,連我的鞋子都里外濕透了。我大喜,連忙把一干水族眾生放生了。要知道,我去湖邊放生那會兒本來是風平浪靜,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這次真的是無風起浪,而且旁邊也沒有船經(jīng)過,不存在有浪推到岸邊來的情況。而且放完之后,浪頭很快回歸平靜。原來什么都不信的魚老板在我旁邊,親眼目睹這一切,驚異無比,說真的還有些神奇啊!我說沒什么,肯定是水神龍王也來隨喜了!魚老板若有所思,回來的路上我又繼續(xù)給他做思想工作,當然了,他的思想上有點松動了,但估計要他放棄殺生賣魚行業(yè),目前還有些舍不得,工作還要繼續(xù)做。此乃閑話不表。其他的感應,南充夢境中也有。有一次在夢中念佛號,感覺自己很高大,聲如洪鐘,而且傳得很遠。具體不詳細描述。另外我還沒能做到完全吃素,有次隨緣吃了一點甲魚肉(被人撥到碗里來了),當晚做夢就夢到一只大甲魚;還有一次吃了一塊豬排骨,當晚就夢到一只豬。至此以后,我盡量做到吃全素。至于錢財方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各位,我一介學生,但并沒有因為放生放窮,反而錢比以前多了!佛法真實不虛!我還要繼續(xù)放生下去,一直到永遠!
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放生多久有感應,其實放生不僅能夠為我們消減業(yè)障和罪孽,也能夠為我們增長福報和功德,使我們在面對任何事情時都能冷靜的思考和快速的解決,而且通過放生還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定力和信心,同時還要知道放生的好處。以上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多包涵。
居士生活準則林克智輯錄
我們信佛的居士首在皈依三寶,嚴守五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嚴格地要求自己呢?有的人說出家人有律儀可依,我們怎樣做才算一個合格的在家弟子呢?下面參照《沙彌律儀要略》等輯成在家居士生活準則,供在家同修佛子共勉。
一、禮敬諸佛
在家佛子,凡見一切佛像,無論泥塑、木雕紙畫,皆應整衣禮拜,至少亦須問訊合掌。幾入佛殿、經(jīng)堂或塔內,不得著襯衣、拖鞋,除佛經(jīng)像及供佛物品外,不得攜帶其它器物,或以笠杖等倚殿壁。拜佛時,不得占拜中央的蒲團,因為這是住持禮佛之位,拜后可抬頭瞻仰,不得在殿堂內擅自鳴磬、敲木魚。幾在殿堂及塔內經(jīng)行,必須右繞,不得左旋(左右以殿為主,即順時針行走),繞佛時要如此,如時間不允許則只繞三匝或七匝即可。繞時須平視直行念佛,于殿堂內不得談世俗言語,即談佛法,亦勿大聲。若咳嗽,須以帕掩口,不得在殿內涕唾,
如果見有佛像經(jīng)或一佛字在不潔凈之處,急宜兩手捧持,安于凈處。
佛像不得安于臥室內,倘屋宇狹小,須用布?;驒还窀糸_,劃一小部份為佛堂,不得置溺器于其間,因為像在如佛在,必須誠敬。如果有新的蔬菜果品,先應供佛,凡供佛的花果、水、飯等,不得先用鼻嗅。不得將佛燈移作他用。幾逢有緣之。人,應勸以敬佛、念佛。如果見對佛經(jīng)像不敬者,宜方便勸之。
二、禮敬法寶
在家居士,幾閱讀佛經(jīng),須整衣正坐,焚香一枝,如臨佛教誨,不得倚靠。必先靜坐少時,方合掌舒經(jīng)。桌上除經(jīng)與香爐燈光外,不得置諸雜物。經(jīng)上的塵埃,須用凈紙拂去,不得口吹。讀至中間,若生雜念或客來,應關合用專用書簽或紙條夾入經(jīng)內,不得屈摺。佛經(jīng)在案,不得談世諦語言,不得嬉笑、高聲涕唾。念去或客去再展經(jīng),讀畢或休息,必關合端正。若需筆記,應以另紙記之,不得記于經(jīng)上。凡書寫經(jīng)律,須端楷正字,不得隨意草書、及前后參差脫訛(6)。凡諸經(jīng)籍,應如法供奉,若損壞,宜速修補。不得以帽、扇等物置放于經(jīng)卷上,不得以其他書籍放經(jīng)書上,不得以不潔器物放經(jīng)案上。幾持經(jīng)像,當兩手捧之平胸,不得污手或單手攜行。捧經(jīng)時不得向人作禮,或雙手揖人,但兩人捧經(jīng)像齊眉一舉代禮即可。凡聽法須整衣捧經(jīng),平視直進,坐必端嚴,不得笑語或大聲咳嗽。聽經(jīng)時須諦聽細記于心,不得專記名言以資日后談柄,不得未會稱會,入耳出口,若有疑問,須于講畢后,至講臺邊,向上問訊,方申疑問,問答畢,問訊而下。凡見人看經(jīng),不得近他案前經(jīng)行。如有看經(jīng)仰臥倚靠,或卷之若筒者,須極力勸之,免遭漫法之罪。凡借閱經(jīng)書,須加愛重,勿令損壞。若借而不還,即犯基本重戒,不可不慎。幾敬法不僅敬經(jīng)。即衣缽餳杖等具亦應敬重。
三、禮敬僧寶
在家佛子,若見諸長老法師大德時,當如見佛,須端身正立,不得左右顧視或嬉笑。除急務,不得行走,除誦經(jīng)、疾病、理發(fā)及作累身事務時,不得坐而不起。背后不得說諸長老法師大德過失。不得單稱名字,當稱某某長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師、某某大師。若面晤時,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單稱長老,法師或和尚二字。自稱則為學人或弟子,幾書信往來,亦是如此,不得稱晚及愚等。尊長老法師,當稱座下、杖下,不得稱方丈。若對比丘尼可稱蓮下、蓮前等。凡見尋常出家佛予,也須起立,如見菩薩,即使不是很好的僧尼,亦應恭敬,當呼某師,不得直呼名字。若問尊號,當說:“菩薩或法師上下”,不得說:“法名是什么?”因為問法名是上座問后學的,不是一般居士所問。居士在僧尼前自稱則稱后學,不得稱不慧,不才等。居士不得盜聽大比丘說成,亦不得盜聽比丘誦戒經(jīng)。如有事要進僧人寮房,須先于門上彈指三下,內有應聲則入,不應則去。入內先向佛前問訊。次向大德問訊。凡拜諸大德,惟于坐時立時可拜,若在坐禪、經(jīng)行,飯食,剃浴、息眠等時,不得拜。若閉戶,不得戶外拜。西土只一禮,無三拜法,若法師止之,宜順勿再拜。凡問佛法,當整衣禮拜,至少亦須問訊、合掌、正立,若命坐則坐。須澄心諦聽、思惟深入。大德之語未畢,不得急語插問。若問平常事,可不禮拜。幾途遇諸大德,宜先側立,待大德過后再行,不得彼此互進。凡同行,當讓大德前行,井代攜物。凡坐位坐席,當讓大德上坐,除大***,不得同座坐。
四,禮拜儀式
居士晨起須先盤洗清凈,方行禮拜,念誦。凡禮拜心須從容,身要至誠拜佛,口要至誠念佛,意要至誠想佛,三業(yè)投誠,一心懇禱,五體投地,一心恭敬,不得急落急起。拜時先以兩手合掌當胸,不得十指參差中虛,或高低失所。兩足站于蒲團前為八字式,約距離前八寸,后二寸。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團中心,兩膝跪于蒲團,以左掌按于蒲團前左邊,移右掌按于蒲團前右邊,兩掌相距六寸。以頭按于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兩手側轉向上如抱佛足狀,故名頭面接足禮。稍停片刻,兩手仍復下按原處,頭離蒲團,移右掌于蒲團中心,以左掌置于胸前,如合掌狀,以右掌用力撐起,合于左掌當胸,兩足同時伸直,仍站原地不動,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三數(shù)遞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半后,尚有一禮名為問訊。即拜畢時,尚合掌當胸,即以所合兩掌向下,過膝約一寸,身隨曲腰至半,不得過與不及,以右掌置于左掌內,迭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身隨直立,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迭置左手之上,兩大拇指相接,比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迭置右手之上,余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散開而退。凡拜佛、拜塔、拜經(jīng)、拜大比丘,皆須如此。若與眾人同拜,須齊起齊落,不得先后。如此恭敬禮拜,決定業(yè)障消除,罪滅福臻。如能多禮拜,或多繞佛,既可多消業(yè)礙,而又運動全身,必身健道隆,生享壽康,終往極樂。
五、念誦須知
在家佛子,幾念誦經(jīng)咒,須一字一宇連接,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間歇,或高低失中。念誦皆須梵音,不得怪聲異韻,不得東顧西視。念誦法則,須先向大德前學習,若唱梵唄,更須精習,以免臨時失儀,致同誦者動念也。凡念佛,須攝心切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白息。凡念佛音聲,須和柔哀雅,不得高聲傷氣,逼氣動火,默努傷血,輕松養(yǎng)息,沈靜墮昏。尤須六字或四字分明,不得油腔滑調。凡鳴法器,不得亂鳴,或輕重失音。幾掐數(shù)珠,須念得分明,記得分明,或于阿字上過珠,或于陀宇上過珠,不得錯亂。凡繞佛經(jīng)行,須安詳徐步,不得遠離近擠,左右偏曲。須由東而南,西至北順繞,不得逆繞,不得沿路涕唾。念誦畢,須次第魚貫而出,不得先后相爭。
六、靜坐要點
在家居士靜坐念佛,須先松去衣帶,以軟物為坐墊,須前低后高。先以左足安右腿上,后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跌坐。或以左足安右腿上,名單跏跌坐。次以右聿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兩拇指面相接。腰須直豎,脊骨宜直,頭少俯,勿挺胸部,下顆里收,頷壓喉結,舌頭微舔上顎,口宜閉,眼垂簾,視線可投于身前二三尺處地上一點。正身端坐,不得偏斜移動,靠背鼾(bau)鼻。坐定后,或隨息默念,或攝心默念,隨宜自擇,專注不移。開始時坐二三十分鐘,逐漸增加。下座時,須先開目,以聿摩熱,擦雙眼、面部數(shù)下,次將身體略略移動,然后將足放下,起立整衣,又平坐少刻方起行走。若與眾同坐,非鳴磬不得先開目。坐時如咳嗽呵欠,皆須以帕掩口,勿使聲外揚。
七,入眾共修
在家居士,組織如居士林、念佛堂或精合等處,須內外整潔,不是雜物狼籍。早晚鐘鼓分明,不得非時亂叩。佛堂須常抹掃,除法器香燈,不得安放雜物。佛龕佛燈,皆須帳以玻璃,免受塵傷蛾,并常抹潔,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早晚功課,六時念佛,不得間歇,佛前香燈須鮮明,不得間斷。凡逢佛菩薩圣誕,當聚眾念佛及演講佛法、贈送法寶。居士團體與安養(yǎng)堂內佛子皆應淡泊,不得置雕彩大床,室內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廣陳多物。除警語座右銘句,不得多掛字畫,幾有諸莊嚴之具,應供于佛堂,但也不必過于華麗。生活宜嚴肅,不得赤身赤腳,放逸自便。不得修習外道功夫或拳術。平時修持于團體內舉行,除助念不得應赴佛事。不得吃煙、酒、葷腥,或食種五辛。凡與大眾同住同行,不得爭坐位,或于座上遙呼笑語,凡聞人呼,即念佛以應之。眾中有失儀者,當隱惡揚善。幾睡不得在人之前,起不得在人之后。洗臉浣衣應節(jié)約用水,刷牙吐水須低頭,不得噴水濺人。涕唾當入盂或僻處,不得高聲涕唾于殿塔及凈地凈水中。喝茶湯時,或手中有物,不得單手作合掌式揖人。衣服須常潔凈,不得拖鞋有聲。不得著褻衣禮人,亦不得褻衣受禮。凡熄燈須問他人用否?不用方關閉。凡入浴先以湯洗面,以上至下,徐徐洗之,不得以湯水濺人。不得在浴池小便或共人語笑、受人擦背,不得恣意久洗,影響他人。幾入廁須先脫外衣,不得海青、縵衣入廁。便畢當洗手,未洗手不持物,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系衣帶。
八、朝山須知
居士為朝禮佛教圣跡和參訪善知識,結伴朝山應予提倡。同行人數(shù)不宜過多,路上要注意安全,并須攜帶好衣服、干糧等物。入寺門后,不宜中央直行,進出俱當順著個人的左手方向靠邊行走。在寺內不得高聲談笑,步履須穩(wěn)重,正在舉行佛事活動的殿堂,不得擅自闖入。居士朝山結伴同行大家要相互關心照顧,有事聯(lián)系言語南充,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能惡言相罵,有損佛徒人格。其余乘車船、住宿等等皆須遵守旅行通例,不能馬虎。
九、奉事師長
居士奉事師長、雙親,當如奉佛,常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yǎng)。若有過失師長、父母告誡,不得還以逆語。若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詣師前,哀乞懺悔。師許,則盡情發(fā)露,精誠悔改,還復清凈。凡師有所使令,宜及時辦理。人問師名,當說上某下來,問師別號,即說某某。師禮佛,不得與師井札,當隨后禮之,師拜人,亦不得同拜。在師前不得與同輩相禮,亦不得受人札。居士皈依三寶之后,所有僧寶皆為居士之師,故凡一切出家僧尼,皆當恭敬,不得有所分別,其余各項參看禮敬僧寶條。居士對父母,當服勞奉養(yǎng)以安之,伯叔尊長,亦應敬之。如父母不信佛,居士應委言勸之,以報親恩。
十、忠于職守
居士應以諸佛之心做好事務。居家學佛者,皆有社會職業(yè),不論何業(yè),均須盡責。行政工作者,當秉公執(zhí)法。經(jīng)商者,宜依佛法行事,不賣假貨,不缺稱少兩,不欺老少,不偷國稅。凡諸貨物,當明碼標價,不虛偽,不欺騙。務農(nóng)者,不勞心思,正好念佛,惟當細心耕作,免傷蟲蟻,復應于早晚佛前懺悔:“愿我見佛得道后,先度耕種以來,一切所殺微細眾生,次度一切怨親,皆生凈土”。宜常念觀音圣號,求免天災,普救眾苦。若為作工,無多深慮,正可以機器節(jié)拍,勤于念佛,自行化他,現(xiàn)世必獲福報,命終可中上品生。
十一、佛化家庭
居塵學道,雖不能盡行佛事,亦當戒惡,不造新殃。一家老少,清凈團結,威儀端正,勤儉節(jié)約,嫁女不必厚禮,娶媳亦勿浪費。所節(jié)錢財,布施貧乏、莊嚴佛寺、印送佛書并廣作慈善公益事業(yè)。居士房舍,應設佛堂,莊嚴清潔,便于禮誦。居士讀書宜分別邪正,雖名佛經(jīng),亦須棄其真?zhèn)?。以念佛為主,讀經(jīng)為助。幾世俗之命相卜筮,仙道鬼怪,邪教淫書等皆不得看。凡作家務,當珍惜物力,米面蔬菜,不得狼藉,凡沈菜當三易水,作食不得帶指甲垢,棄污水不得高手當?shù)罁P潑,掃地不得迎風。
十二、威儀如法
受食:凡受食須先合掌默念:“供養(yǎng)佛、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僧,供養(yǎng)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笔硶r須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語言。若有客在座,但應諾而已。不得太緩太速及碗筷作聲、飲食作響。不得壓惡食。喜美味咨口腹。不得食五半,不得遺落飯菜。
睡眠:凡睡眠不得仰臥,覆臥及左脅臥,當以右掌枕頭,左掌著膝,右脅而臥,名吉祥臥。常宜獨臥,雖夫婦亦不應常同榻,睡時須穿睡衣,一心默念四字佛號而寐,但不可提神過甚。若失眠,須先靜坐念佛一小時,坐疲方睡。天來曉,宜早起,靜坐念佛一小時,方下榻出舍。
外出:幾外出有串,須端身直行,心中念佛。幾入市購物,勿爭價值,不合值不買可也,若已購就,雖貴亦不應退。若見禽獸魚蝦等生物,須量力購買放生,如力不及,當念佛數(shù)聲代為懺悔回向。
十三、看病南充
居士凡見父母、師僧、眷屬、親朋等一切病人,須帶慈悲心供養(yǎng),醫(yī)治看護,如佛’無異。八南充中,看病南充第一,當以善言安慰,告以念佛養(yǎng)息,令生正信,愿求往生。命若來盡,當蒙佛佑,早日南充。若有所需,除不宜者,應竭力辦理。若路遇病人,(除自有病或無力,或彼有力、有人看護)應往照顧。如無暇,應作方便,或付囑已,然后可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