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安取虎法安僧人,是晉代高僧慧遠的門生。晉安帝義熙年間(紀元405—418年),新陽縣鬧虎災。正在縣城東有大社樹,下筑神廟。廟四周住著百十戶住民,險些天天夜間皆有些人遭虎害。一天晚上,法安游方來到此縣。住民因嫌山君,天一烏便各自關(guān)門上鎖。法安沒法叫門,便正在大社樹下,通夜坐禪。待到拂曉時分,有虎叼一人到此,見法安危坐樹下,虎把人放正在地上,乖乖地伏趴到法安眼前,好象又驚又喜的模樣。法安便為山君說法受戒,虎閉目貼耳,伏地不敢稍動,不一會兒,拖尾而去。待村人追虎至樹下,見法安無恙,又聽被虎叼到樹下之人的訴說,各人皆覺得法安是神人,新聞很快便路人皆知,傳遍全縣。并且,今后之后,新陽縣的虎災便停息了。兩、法聰取虎南北朝的南梁高僧法聰,正在他的禪室內(nèi),坐禪的繩床兩旁,各有一只山君守護著。一天,晉安王來造訪他,不敢進屋。法聰當即用手按山君的腦殼,使之著地,又讓山君把眼睛閉上,這才召喚晉安王進屋。晉安王向法聰施禮后說:“境內(nèi)多虎成災,可否請禪師扶助挽救?”法聰聽后,當即打坐入定。過了一會兒,有十七條大山君來到這里,法聰便給這一些山君講清事理,申飭山君,不準再傷害蒼生。然后,又叫門徒用舊衣服撕成布條,正在每一個山君頸部上,各系一根布條。并規(guī)定它們:七天之后,還要到這里來。七天后,晉安王擺下了齋飯,十七條山君皆來了。法聰喂了山君一些齋飯,把山君頸部上的舊布條,解了下來,讓它們各自歸山。今后,山君不再傷害蒼生了。過了幾天,有一些匪賊,傳聞晉安王布施給法聰良多財物,晚上便來掠奪。剛到禪室鄰近,碰到山君攔路,怒吼不已,匪賊們皆嚇得疾走逃跑而去!恰是:猛虎聽法變馴良,足證佛法威德強。
文士麥愛新,見妻已年老色衰,萌發(fā)嫌棄,想要‘納新吐故’,重覓第二春。有一天,趁著老妻進書房送點心時,寫了上聯(lián)請妻屬對。上聯(lián)寫著:
荷敗蓮殘,故土難離成老藕,
妻子智慧,明了丈夫的情意,曉得本人光陰已逝,芳華不再,丈夫想要背叛,另找新歡,心中雖是感慨萬千,但也不肯老丈夫,由于有了新歡卻性命不保;因而詼諧地對了下聯(lián):
禾黃稻熟,吹糠見米為新糧。
麥老見妻以‘禾稻’‘黃熟’對‘荷蓮’‘敗殘’,‘新糧(娘)’對‘老藕(偶)’,想了想,確切欽佩老婆才思敏捷,心胸開朗,以滑稽來包涵自身。心想萬一娶了不如意的小妾,失去了這么好的老妻,反不值得,也就打消了迎新棄舊的動機。
老婆見丈夫有了悔意,立即順水放船寫道:
丈夫非常合理,
丈夫?qū)χ?/p>
妻子一片婆心。
這對老夫妻就這樣平靜看待,化解了一段嗔怨。這老妻的確氣度廣大,其實不由于丈夫想背叛而軒然大波,或絮聒不止。連結(jié)平靜、平庸的心,是老人的養(yǎng)生之道。
老人實不適宜多色欲,尤不適宜娶年青之妻妾;由于兩個人愛好紛歧,步驟紛歧,情性皆難折衷;我既管她免不了,她也恨我刻深,日久天長,怨氣所積,損德消福又傷身,由此減壽,日影夕陽難自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