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陽寺2009年農(nóng)歷三月念佛七法會
?。ㄈ鲁跗呱衔纾?改良生命從心開始
感恩常住三寶慈悲,感恩諸位法師慈悲,感恩諸位同修慈悲。阿彌陀佛!大家好!
佛教育我們改良人的行為,規(guī)范人的行為。我們不是為了佛而改良自己,而是為了完美自己而改良自己和規(guī)范自己。能做得到就是福德、福報。生命改良是為了成為無量壽的生命,也是為了自己永遠離苦得樂。生命得到改良了,就成為有智慧的人、有覺悟的人。佛明白到,人類要進化,必須改良生命,所以佛講經(jīng)說法四十九年,不管他講什么法,講什么道理,都是為規(guī)范人類的行為而說,都是為一切眾生生命改良而說。
我們沒有詳細地理解佛的道理,光拿來念,那就連基本意思也不明白。比如很多的同修都喜歡念《地藏經(jīng)》,但是沒有多少個人理解到地藏王菩薩在做什么,也沒有理解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么贊嘆地藏王菩薩。佛陀明白到,人類非常嚴重的是缺少知恩、感恩、報恩。缺少這方面的理念了,生命就沒有依靠;缺少這方面的理念,一切教育都不起作用了。
在家庭孝順父母是做人的基礎(chǔ)。如果缺少了做人的基礎(chǔ),那生命互相依靠的緣分就缺少了?;ハ嘁揽康木壏秩鄙伲改妇筒魂P(guān)心小孩,而子女也把父母的恩德忘記得一干二凈。人類精神一旦衰退,佛陀也講,將來人類就會不到三十歲。所以佛陀宣揚地藏王菩薩的精神,目的就是挽救整個人類,具有相互知恩、相互感恩、相互報恩的精神。人有知恩,生命才有良好的依靠;感恩能讓生命得到共同的升華;報恩是生命相互付出成全共同離開得樂。
佛家的合掌,是表達一切和合。人能和合就成為相互依靠,人能和合就成為相互尊重,人能和合就成為相互恭敬。佛理解到孤掌難鳴嘛,兩個巴掌合起來才產(chǎn)生響亮的聲音,表示團結(jié)就是力量。今天我重點講這個道理,愿望我們?nèi)巳硕家獙W地藏王菩薩的精神,反省自己過去對父母師長孝順做到位了沒有,當父母的要反省自己愛心到位了沒有。反省檢查自己想要家庭達到什么程度。佛為我們定位極樂世界,就是定位做極樂的家庭。難道家庭不是一個世界嗎?
要想成為極樂世界,首先要完善做極樂人,有極樂人才有極樂世界。本來世界也沒有什么極樂,也沒有什么煩惱,是因為人煩惱了才成為世界的煩惱,是因為人的痛苦才成為世界的痛苦。通過本師釋迦牟尼佛宣揚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我們才真正理解孝順這兩個字:孝就是原諒父母一切過,順就是接受父母的一切教育。知恩就是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來自父母的,感恩就是知道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今生,報恩是明白生命是來繼承父母的愛,是來報父母愛的恩德。
你們念《地藏經(jīng)》說要念來懺悔,沒有把經(jīng)典的意思理解,懺什么悔呢?經(jīng)典當然需要念,但是你們應該對本師釋迦牟尼佛這么說:“我現(xiàn)在很想念《地藏經(jīng)》,愿望你成就我念到哪里就明白到哪里,第一理解佛的意思,第二理解地藏王菩薩的精神,愿我真正受用《地藏經(jīng)》的內(nèi)容,愿令我覺悟《地藏經(jīng)》的道理?!辈坏恰兜夭亟?jīng)》,可以說每一部經(jīng)都要這么說。當你念完了,最好這樣回向:“等待佛慈悲成全我理解這一部經(jīng),愿我受用這部經(jīng)?!?/p>
我們都是為了完善自己而來到寺院,雖然寺院照顧得不到位,但是你不要想著來寺院得到照顧。來寺院做什么?來寺院是來消業(yè)障!你接受消業(yè)障,業(yè)障就消除;你業(yè)障消除,才得到福德、福報。你來到寺院,埋怨常住,埋怨出家人,埋怨義工,不但得不到好處,還加重你的災難。我們來寺院消災免難,不是來這里享受。如果想享受,我相信你們在家絕對很好,為何不好好在家里面享受呢?不明白就冤枉自己了。
災難來自什么呢?第一是貪,為了享受;第二是恨,方方面面都想說別人,又想報復別人;第三,愚癡過重,看不破放不下。一切痛苦都是貪嗔癡的果報。
貪得的人,貪享受的人,容易得肝硬化,肚子脹,新陳代謝不良,飲食不消化,感覺身體好像有幾百斤重物壓住,頭重腳輕,嚴重的時候引起全身水腫。
嗔恨的人怎么樣呢?容易腦血管爆裂、腦出血、心臟病、高血壓,人家感覺清涼,你們感覺熱得很難受。還經(jīng)常爆發(fā)意外的災難,災難爆發(fā)后別人不死,你卻死了。
愚癡的人怎么樣呢?因為愚癡的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就有精神病了。還有常年病不好的人也是愚癡,一點一滴都記在心中,斤斤計較,最后病越來越重,所以愚癡的人病難斷根。
貪得的人水土重,嗔恨的人火氣大,愚癡的人風大,風大才顛顛倒倒。嚴重的會怎么樣呢?貪得嚴重的,特別是官員貪得嚴重,容易造成水災;嗔恨嚴重的就容易引起火災、旱災、戰(zhàn)爭;愚癡嚴重的就容易產(chǎn)生地震、風災;貢高我慢嚴重的容易有瘟疫。
所以,佛說我們起心動念都有罪過,內(nèi)心從來沒有清凈。佛教圓滿在修心,佛教的特點是教育人修心。因為一切行為和心的念頭直接有關(guān),念頭好就行為好,念頭壞就行為壞。
有些老菩薩念佛十年二十年,為什么不得到好處?因為錯在“我念的目的是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想一想,將來還有將來,到底是什么時候呀?如果你們說:“我念一句佛號,現(xiàn)在馬上往生極樂世界!”你有這個心愿,佛才有能力。你現(xiàn)在交命了,佛才有條件法化,才有條件成就。
所以我講過,凈土法門是佛成就一切眾生,密宗是上師成就徒弟,禪宗是自己達到清凈的境界。我們想自己來還是依靠佛來成就呢?(聽眾:阿彌陀佛?。┌浲臃鹗窃竿斜娚汲蔀榉?,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平等包容,平等法化,平等成就!
談到修行,我也不是做得很到位,但是我基本上懂得這個方向:首次努力不麻煩別人,最重要是要懂得尊重人人。修行重點是完善自己,而不是去管別人,但是怎么渡眾生呢?用良好的形象感化人!
謝謝大家!
天臺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坳悾萃ㄖ鄙ⅡT常侍國子祭酒東海徐孝克撰
夫太易無體,品類所以咸亨。太一無名,至人于是設教。仰觀俯法,遠取旁求。兼三以才,吹萬維物。建官臺鉉,則五岳作鎮(zhèn)。辨方伯牧,故四瀆分流。辟伊闕,覽八纮,鑿龍門,陂九澤。播厥習險,因之以利民。相生卜洛,樹之以君長??仓畷r用大矣哉!
我皇帝,作圣凝神,乘圖御箓。無為無欲,道契汾陽。
垂拱垂衣,德隆至治。辰象貞明,管灰合序。方外無虞,海內(nèi)有截。被風雅于華戎,盛雍熙于曩代。巍巍乎難得而稱者也!至如光啟法式,榮敷道樹?;檬疲霛纳?。天臺修禪寺智顗禪師,蔬練自居,苦節(jié)行矣,奉揚皇風,總持像季。禪師俗姓陳氏,潁川人也,乃有媯之后焉。四友驚座,逖聽多美。六奇列爵,世載其賢。祖詮早世。
父起祖,梁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益陽縣開國侯。禪師童真出家,聰敏易悟。寓居荊峽,游化幽并。自北徂南,兼行禪智。禹穴將探,臺山是卜。白雞路出,青髓巖開。攀桂結(jié)宇,蕭然憩止。林交五柳,既馥栴檀之氛。塔現(xiàn)三層,終懸水精之色。云崖天樂,不鼓自鳴。石室金容,無形留影。秀嶺嵚崟,浪波浩瀚。洪濤蜃氣,冒遠苞空。巨壑喬松,干云翳日。翔集飛走,叢育珍怪。地中藏玉,觀曲枝而易辨。淵內(nèi)沉珠,見圓流而可別。神通開士,如意桑門,振錫咒泉,騰空舞缽。受丹仙客,泛急水而時來;避官真人,乘回風而迥至。厥土宏麗,靈讖斯在。禪師?;坶C基,聲光利益。宣猛將軍臨海內(nèi)史計尚兒,子勛之胄,世顯方術(shù)。賣藥登仙,聞干昔漢。剖符作守,即此明時。請轉(zhuǎn)法輪,講《金光明經(jīng)》一部。前云騎將軍臨海內(nèi)史陳思展,及其猶子陳要卿等,即土人也。戎章衣繡,優(yōu)秩家邦。奉屈禪師,次講《法華》經(jīng)典。白牙團扇,初開律藏之門。玉柄麈尾,旁闡經(jīng)王之偈。系珠始訓,親友醉除。夢鼓將鳴,梵魔疑遣。因乃雙明誡勸,廣辯殃福。尚兒仍獎諭簄主嚴續(xù)祖、羊公賀等群賢,凡百君子,信誓斯立。
丹誠恪勤,白業(yè)諧辯。嗟如棠之往累,嘆釣濮之來緣。各舍簄業(yè),及魚梁等,合六十三所。二緣樹下,懸唱善哉。五旬座上,遙聞彈指。巨海無際,一時清謐。眾生無邊,同荷安快!掌擎世界,未粵難思。手把虛空,非名希有。桂陽王殿下,皇枝之貴。思懋閑平,情崇孔釋。吐懸河之旨,擊節(jié)證明。示半月之形,深心隨喜。五侯三杰,曾不間然。黃發(fā)青衿,咸同踴躍。藏諸篆素,青編落簡。樹以貞碑,芳聲靡絕。假令山止海運,惠施之美猶傳。龜吉筮兇,鐫勒之功無毀。孝克才慚十倍,學墮三余。春搜秋狝,久捐染截。書紳畫地,曾何圖寫。雖復張池并黑,寧擬妙辭?峴石徒刊,非能墮淚。仰熏心之上善,羨山水之清音,寸志片言,乃為銘曰:
設位觀像,剖極開渾,
蕩蕩為大,蒼蒼以尊。
膏川淚瀆,地脈河源,
導疏咨禹,蓋取維軒。
嗟乎坎德,至矣坤元,
淳風樂土,君臨御寓。
明明孝治,穆穆圣主,
道冠當今,功高前古。
慶協(xié)嘉瑞,美均擊拊,
仁沾動植,澤及遐宇。
釋種高族,身資瓢蓛,
匪慕分圭,歸心染服。
辭彼緣慮,言旋幽谷,
志托松筠,形隨藁木。
七覺善誘,五禪清肅,
無遠弗屆,無思不服。
將軍邦宰,肩印銷罪,
淑女良夫,民業(yè)珍賄。
靡宏十明,寧追百倍。
不見所欲,忘懷無待,
各舍貨泉,同成佛海。
泱漭冥蒙,瞻眺唯空,
屏師送雨,列子揚風。
鯤鱗以北,極外之東,
遠水銜日,魯波駕蓬。
地上之比,山下之蒙,
涇清渭濁,朝宗會同。
天臺維節(jié),林泉搔屑,
頂列三辰,峰危九折。
瀑布高瀉,神狀姝潔,
響若奔雷,皎如素雪。
隆冬不凝,炎旱無竭,
石橋杳邈,晨暉映徹。
仰止青霄,俯臨丹穴,
鳥路云通,人途徑絕。
渤澥難邊,含情溯沿,
嗷嗷岌岌,萬萬千千。
鼓鰓掉尾,相望自然,
壁網(wǎng)無掛,任鉤不牽,
歌舼靜拽,響俎停膻。
行滿業(yè)大,弘生為最,
斷樹誠規(guī),翳樊斯誡。
噲參靈鶴,敬康神蔡,
隨感明珠,于期軒蓋,
嘉會信征,潛騰是賴。
逝矣虞淵,波瀾易遷,
高岸深谷,蓬海桑田。
石余幾拂,芥盡何年,
大地將隕,須彌洞然。
風傾金際,火及初禪,
猗歟水性,報轉(zhuǎn)常圓!
(錄自《國清百錄》卷二)
·據(jù)《大正藏》電子本、《永樂北藏》點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