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將蛋殼刷洗干凈,與茶葉一起入砂鍋內(nèi),和水煎煮,蛋熟去皮再煮,水煮干時吃蛋。能止咳平喘。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咳嗽。
2.橘餅,大蒜切碎,水煎內(nèi)服。能健脾化痰,溫肺散寒,止咳消痰。用于治療支氣管炎。
3.茶葉,干橘皮,紅糖開水泡6分鐘,午飯后服1次。能鎮(zhèn)咳化痰,健脾開胃,用于支氣管炎咳嗽。
4.芝麻油,醋,雞蛋,油炒雞蛋加醋燉,吃蛋喝湯,早晚各1次,能補肺氣,止咳化痰,潤腸通便,消積解毒。用于治療支氣管炎。
5.豆腐,飴糖,生蘿卜汁,混合煮沸,每劑分2次服用。能清涼滋養(yǎng),健脾消食,化痰定喘。用于治療支氣管炎。
6.橄欖,蘿卜煎湯代茶飲任意飲服。能健脾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用于治療支氣管炎。
他一生不做住持,不登大座,卻備受尊崇他一生不做寺院住持
不收出家徒眾
不登大座
與虛云、太虛、諦閑等大師均為好友
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
他就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
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印光大師
對振興佛教
尤其是凈土宗居功至偉
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
最為深遠的人物之一
2020年12月18日
農(nóng)歷十一月初四
是印光大師圓寂80周年紀念日
讓我們共同追憶大師事跡及精神
印光大師生于清咸豐十一年臘月,少治儒學,喜讀程朱之書。清光緒七年,他21歲時,出世緣熟,遂于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寺出家,禮道純和尚為師。翌年于陜西興安雙溪寺,依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足戒。26歲時,赴凈土道場紅螺山資福寺念佛,自號繼廬行者以明其志。
次年正月朝禮五臺,仍歸資福。其間,除念佛外,還深入研習大乘經(jīng)典,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30歲時,他至北京龍泉寺為行堂,31歲至圓廣寺,繼續(xù)專修念佛法門。光緒十九年至普陀山法雨寺,其后長駐法雨,朝夕閱藏念佛,不求聞達。期間兩度閉關。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云、太虛、諦閑等大師是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其在當代凈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圓寂后被尊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他化人無數(shù),最被人稱道的是,無論是誰,只要寫信請教,大師都回信指點迷津,由其回信集結而成的《印光大師文鈔》,被認為是佛教徒尤其是凈土宗信眾的修行寶典。
- 01 -
常懺愧僧
印光大師生于清咸豐十一年臘月,別號“常慚愧僧”
印光大師是由儒而入佛的;他別號“常慚愧僧”,以此可以窺見他向佛后一生所為。一般人陷于重重的罪惡中,善根力非常薄弱;唯有慚愧的重善輕惡,能使人戰(zhàn)勝罪惡,使善根顯發(fā)而日趨于增進。印光大師一生無論為法為人,始終循著這種傾向光明的正覺。
大師既自名常慚愧僧,身體力行潛修佛道,直指本心。做事但求無愧我心,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這樣做的客觀后果,卻使眾生受惠,獨善其身收到了兼善天下的效果。
- 02 -
言傳身教
印光大師的行動,身教勝于言教。他把自己數(shù)十年來參研佛法的心得體悟都融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大師一生隨遇而安,淡泊清苦,至老不變。他是北方人,喜歡吃饅頭,每次吃飯只有一碗粗菜,吃完以后用饅頭把菜碗擦凈吃光,或者用開水湯洗飯碗。他住在上海太平寺時,有居士請他吃齋,他不去,再三請,他才囑咐只上一盒饅頭,一碗豆腐渣。居士答應照辦,他才赴齋。
在蘇州報國寺時,有一次菜中用的醬油稍好點,他就提出批評。有一次,某居士拜訪他,曾將半杯開水倒進痰盂里,也受到他的批評。他給人寫信,過好的信紙都不用,都是用國產(chǎn)的毛太紙做信箋。他住的房間都是自己打掃,穿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洗,一直到79歲高齡還堅持這樣做。
印光大師一生都是如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擺一點架子。他曾對人說:“我不擺架子,也就不怕倒架子?!笨梢姶髱煘槿耍兄軓姷莫毩⒕?,決不肯徒受別人的恩惠,超然于物外。
印光大師因仰慕當年在廬山修行的凈土宗開山祖師——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
- 03 -
實干前行
印光大師注重實干,不虛張,在情勢緊急需要自己的時候毅然前行。1931年,震驚全國的“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東北淪陷,全國民心激奮,紛紛要求抗日。1936年,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瑛法師與上海佛教界人士在上海舉行護國息災法會,請大師出關說法,號召全國佛教徒為抗日救國作出貢獻。
印光大師欣然允諾,并告知不用汽車迎送,不請吃齋,不會客。圓瑛法師對此一一答應。大師以76歲高齡帶一位侍者前往上海,每日講法兩小時。講經(jīng)期滿之日皈依的人達1000多人。
他聽說抗戰(zhàn)中綏遠的災情嚴重,把當時所收1000余人皈依求戒的香儀2900多元全部捐出,并附上自己原存的1000多元。等大師講經(jīng)完畢回到蘇州,眾人迎接并請大師上靈巖觀景??墒撬麉s先急著回報國寺取出存折,將賑款匯出,然后才和眾人登山觀賞。
1935年,陜西省大旱,印光大師聽到消息后,馬上取出存折,令人速匯1000元。匯完后,折中所存僅百元,而報國寺的一切需用,都靠這點錢了,大師對此也不介意。
他把自己的這些行為與保護佛法連在一起,把救助人視為到普渡眾生。他曾說:“救災即是普渡眾生,亦是保護佛法?!?/p>
- 04 -
圓融無礙
印光大師啟示弟子的是從“人乘”直達“佛乘”的一條學佛路線。在他的《文鈔》中有這樣幾句話:“敦倫盡分,閑邪存誡,諸惡莫詐,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即是從人倫出發(fā),在處理好上下左右關系的同時,盡自己的本分,把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或責任做好。
由于印光大師是由儒而入釋的,所以,他在用文鈔教導在家弟子時,談佛法而兼談儒學。他說:“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功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庇终f:“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p>
大師勤修佛事,廣著文章。1924年,他就以“常慚”之名在《佛學叢名》上刊載文章,為讀者嘆服,印光大師的名字就是從那時開始漸為人知的。
1917年,天津的一位居士將印光大師給友人的三封信印行,并題名《印光法師信稿》。1918年,該居士又將大師的20多篇文稿在北京印行,題名《印光法師文鈔》。后加上文稿數(shù)十篇,合訂成二冊,印光大師對于佛法的見解遂流行于海內(nèi)。
印光大師留給后世的無上法寶《印光法師文鈔》,前后三編共計一百余萬字,是凈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燈,被譽為“小藏經(jīng)”
- 05 -
弘揚凈土
印光大師一生致力于弘揚凈土宗,他之于凈土宗在全國的勃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第一次在上海弘揚凈土是1918年,那時他正在揚州刻經(jīng)院刻印《安士全書》;1919年,他再次同高鶴年前往上海,與簡玉階兄弟及諸居士相見,并詳細解說凈土法門。簡氏兄弟和其他居士一起發(fā)心供養(yǎng)千余元作為刊印經(jīng)書的資助。后簡氏兄弟還創(chuàng)辦了凈土道場——上海佛教凈業(yè)社的社址。
1922年,印光大師因校印經(jīng)書一事,由普陀至上海,住在太平寺,各方人士來信皈依的很多。由于大師大量印行《安士全書》《印光法師文鈔》以及凈土經(jīng)論近百種,宣傳凈土,上海皈依他的人日益增多,凈土宗從此在上海興盛起來。
隨后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成立,提倡凈土的念佛法門。1926年,上海佛教凈業(yè)社成立,并發(fā)行《居士林林刊》《凈業(yè)社月刊》。至此,全國各地的居士林、凈業(yè)社、念佛會、蓮社等居士團體如雨后春筍,勃然興起。
1928年,由于在上海人事日繁,印光大師遂于1930年結束了在上海校印經(jīng)書的事宜,于1930年2月離開普陀山,至蘇州報國寺閉關。走之前,將印行經(jīng)書之事交給明道法師。1935年,明道法師圓寂。印光大師以75歲高齡之軀,自任主持流通之事。
印光大師在報國寺閉關期間,在佛課的余暇,重新刊行《凈土十要》,增編《凈土五經(jīng)》,并修寫了普陀、九華、五臺、峨眉四大名山的山志。四大名山志均于1937年由弘化社出版發(fā)行。除此之外,他在閉關期間,刊行增廣文鈔的續(xù)編。
他一生弘揚凈土,人人皆知,但是,大師難能可貴之處還在于通宗通教,密護諸宗,這種思想反映在他的三篇重要論文中,即《宗教不宜混濫論》《凈土決疑論》和《宋版大藏經(jīng)》。他在文章中,針對講經(jīng)教者每喜談禪宗而指摘時弊,指出禪人誤解。第二篇文章雖名為凈土決疑,內(nèi)容也是密護禪家宗旨。
他的第三篇《宋版大藏經(jīng)序》文,指向五宗,“律、教、禪、密、凈,五者名目雖異,理體是一,可專主于一門,不可偏廢于余法,如由四門而入一城,如以四時而成一歲。其相互維持互相輔助之功,非深悉法源者莫能知。”反映了他密護諸宗的深意,說明了其佛學思想是以整個佛學為歸宿的。
印光大師八旬法相
- 06 -
攝受弟子
皈依印光大師的弟子遍及國內(nèi)外,遠及南洋,不下10萬人,但他攝受居士弟子,多而不濫。
名僧弘一法師很仰慕大師的人品道德,想拜其為師,拜三次才如愿。第一次是來信求拜,印光大師謙辭不收;第二次來信要求拜師,依然不答應收作徒弟;直至第三次,弘一法師才得到印光大師的同意,收為弟子,共結法緣。隨后,印光大師請弘一在他身邊住了半個月,言傳身教。
印光大師一生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大眾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實現(xiàn)了佛教的生活化、平民化與普及化;他愛國護民,堅持傳統(tǒng)文化拯救世道人心的文化自信,廣攝儒道綱常倫理與勸世導俗的思想,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佛教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大師雖已圓寂80年,但其精神依然深深影響現(xiàn)代中國佛教的健康發(fā)展。誠如弘一法師對其評價:“弘揚凈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所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文/寺廟 圖/廬山東林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