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時,浙江省省會稽的唐玨,家景極度貧苦,以傳授徒生為業(yè)。
元順帝至元四年(公元一三三八年),元將發(fā)掘趙氏陵園,將殘斷的肢體,拋棄正在草澤間。
唐玨看了,很是疼憤,于是就變賣家產,獲得數兩金子,請鄉(xiāng)里的少年飲酒,爾后秘密地通知他們幫助掩埋趙氏的遺骸。事情事后,唐玨的義名異常顯赫。
翌年的正月十七日,唐玨溘然坐著死,過了好久,才又活醒過來。他說:他到了一座宮殿,上面有位神人戴著古代帝王的帽子,帽子前后以絲線貫串玉珠宛如垂簾,他走下來,對唐玨作揖說:「感謝您掩埋尸骨,我要好好報酬您!您的本命很差,貧苦又無老婆。現在您的忠義打動上天,天帝已敕令賜您老婆、三個兒子和三公頃境地!」
唐玨聽了,拜謝然后走出宮殿,于是就醒來了。
會稽有一名袁俊齋師長教師,想要為兒子請家庭教師,有些人引薦唐玨,袁俊齋了解唐玨的義舉,稀奇禮遇和尊重他,幫他摒擋親事,娶了國公的女兒,獲得一些田產,并且所有的用度都由袁俊齋博施濟眾。厥后唐玨果真生了三個兒子,跟神明所說的話完整符合。
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逐個○四年),命令各州縣,挑選高曠的寸草不生,設置「漏澤園」。通常寄留在寺院和道觀的骸骨,都可以埋在園里,并且設立僧舍,以作為追薦的場合。
明太祖洪武年間,還曾命令各中央當局推行這件事,并且設立律例。我瞥見蘇州城內西北角,有兩間異常堅實的石室,中心各開了一個木窗,高低只有一尺,這還是容納尸骸的中央。每一個窗子的色彩差別,以鑒識僧俗男女,它命名為「普同塔」。如果有正人君子可以效法去做,陰德很大。
把掩埋尸骸的看法推行,但凡生怕他人瞥見或聽到的事情,都應當代為包荒。(《陰騭文廣義節(jié)錄》上卷第一一四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