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的頌詞、咒我們可以學(xué)嗎?是不是夾雜?
這個問題啊,什么叫雜?打妄想就是雜。就你念一句佛號,你胡思亂想那也叫雜。不是經(jīng)書是雜,不是咒是雜,不是頌詞是雜,是你的妄想是雜。我們怎么可以把佛經(jīng)給列入雜呢?是不是?如果給列入夾雜里了,這個定義就是錯誤的。
如果經(jīng)書是夾雜的話,那不等于誹謗佛經(jīng)嗎,誹謗佛的教育嗎?這是不對的。所謂有夾雜是指我們的思想,我們思慮過多,不該想的想了,這是夾雜。至于看什么書、誦什么咒,怎么來做,這個問題是根據(jù)我們的需要而定的。
就像一個大夫給人看病,比如說有個人既感冒又有炎癥,還有風濕,或是還有闌尾炎等等,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如果有一種病可以吃一種藥;如果有兩種病可以吃兩種藥;有三種病可以吃三種藥;有四種病可以吃四種藥。不能說只能吃一種藥,吃多了就夾雜。如果這人死了,那你說藥還雜不雜?是不是?(大眾笑)
究竟什么是雜?是以病好了為原則,不能說治病是雜。如果這么看,那大夫干脆就“一把抓”了(編者注:指用一種藥治所有病,即不對癥下藥),不管什么玩意兒 “一把”就完事了,好壞不管了,那不對。佛法就是藥,對癥下藥是正確的。至于誦什么、念什么、學(xué)什么,根據(jù)自己的根機,請教師父和自己的實踐來決定。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于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jīng)講義》
餐飲禮儀之西餐的優(yōu)雅吃法
為了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值得的。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在吃情調(diào):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臺、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yōu)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cè)往內(nèi)側(cè)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zhí)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yīng)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xù)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yīng)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zhí)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4、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咂嘴發(fā)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cè)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面包應(yīng)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塊面包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面包掰成小塊再抹。
6、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fā)生此種情況,應(yīng)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yīng)請別人傳遞。
7、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不愿吃的食物也應(yīng)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8、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yīng)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干杯時,即使不喝,也應(yīng)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9、在進餐尚未全部結(jié)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jié)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yīng)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10、進餐時應(yīng)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yīng)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11、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yīng)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yīng)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2、進餐時,不要解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