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個很有錢的商人,名字叫楊序。在二十八歲的時候,夢見一位神人告訴他說:“你再過十天,就要死了。但是你能夠救活一萬條生命,可以免死?!睏钚蛘f:“在這短短的十天內(nèi),要救活一萬生命,恐不容易做滿這數(shù)。”神人說:“佛經(jīng)上說,魚的卵,沒經(jīng)過鹽腌的,就是經(jīng)過三年,還可以孵化生出魚來,你為什么不考慮考慮這個呢?”于是楊序就把神人的話特別醒目地寫在大路旁的墻壁上,讓人都知道不要用鹽腌魚卵;還看見人殺魚時,就討取魚卵,仍到江中,一個月后,他又夢見神人,說:“你已救活億萬生命,數(shù)目已經(jīng)夠了,你的壽命已經(jīng)得到賀州?!焙蠡罹攀畾q才死。
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可以知道放生魚子的感應,其實放生能夠讓我們在工作中減少困難和挫折,使我們的障礙和魔難得到化解,也能夠為我們增強意志和定力,使我們在面對任何誘惑時都能保持自己的本心,同時還要知道放生的功德。以上如有不正確之處請多多包涵。
放生很多為什么身體還不好?放生很多為什么身體還不好?
一位居士問師父:請問師父,我感覺我這幾年放生什么的也做了挺多了,可是為什么感覺身體還是很差?是我已成定業(yè)?還是自己不注意休息什么的?
師父:你放生的命物有你過去吃的多嗎?
居士:感覺自己前世殺過人,也傷害過很多生命,是不是我吃過什么傷害過什么就要多放什么。
師父:放生并不在于放多少數(shù)量,而在于是否真正的生起慈悲心和懺悔心。放生的目的如果僅僅是想和佛菩薩做交易,和眾生做交換,以此換取自己的健康無病,存有交換的心思,無疑是狹隘的,從發(fā)心上來說,也是有漏的。真修行者,不求無病,因為疾病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思維無常;真修行者,也不求事事順利,順境無法幫助我們生起出離心,而逆境可以。放生是憐憫物命被繩捕網(wǎng)撈,不得自由,甚至有生命危險。眾生平等,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我們應以慈悲心來對待。
佛弟子放生,要隨緣救度。不要帶著交換的心態(tài)去做放生的事情,《華嚴經(jīng)》中講: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愿。印光大師也講過: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所以我們應該以愛護、救護眾生的心態(tài)去做放生的事情,同時也要講科學放生,不要因為放生而帶來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問題。祝福吉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