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生儀軌因事制宜
一居士:我們居士組織放生。一些居士有的有愿望,家里有的做生意,有的家屬治病或者是手術(shù),有的是要升學(xué)求仕。有的時候放生比較隨意,就念幾句佛;有的時候鄭重一點,按照放生儀軌進(jìn)行。這樣由居士領(lǐng)念,或是進(jìn)行類似主法,就是象征性主法,領(lǐng)著主持這場放生儀軌,居士在一起組織,這樣做是否合適?請師父開示,阿彌陀佛!
妙祥法師:放生問題啊,就是說居士能組織放生,必獲大利,而且這是佛子行,我們都應(yīng)該放生。至于放生要做很多的儀式,不管念佛、誦咒,都是很好的,特別是進(jìn)行三皈,或是授五戒,這都是非常好的。特別是講三皈,我們應(yīng)該給它念三皈,居士雖然是白衣,但是為了方便度眾生是可以的。而且我們在給眾生授三皈前,要頂禮三寶,要頂禮佛法僧。如果我們能立個牌,寫上佛法僧,頂禮佛法僧,那就更如法了。就是說,即使你什么也不做,你能放生,也就很了不起了,就很不錯,何況我們再給念佛、念咒,進(jìn)行三皈,那就更了不起。所以說,這個必須得鼓勵,而且還要支持。
另外,我們放生的時候都找僧人,實際上不見得就如法。為什么這么講?僧人的加持力必然大,但他還有其他修行的事情。我們每次放生都請一位僧人來給我們主法,有時候有障于僧人的正常修行,也不見得最好。如果不是大型放生,而是一般放生,最好還是由我們居士自己做就可以了。如果有的眾生急于要救,比如魚啦,時間過長要死掉,我們應(yīng)該及時放生。這幾個問題我們應(yīng)該注意。
選自《二〇〇四年八月初三為鞍山居士開示》
心開法師:有時夏天的時候,容易造成眾生死亡,這種情況下,放生儀式是不是能夠簡單一點比較好?
妙祥法師:這事就看條件許可與否。比如說,魚馬上就要死了,那時候就別做儀軌了,就念念佛,緊著念佛,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緊著念緊著放就完事了。像狐貍,擱個十天半個月也沒事,做個儀軌不是挺好嗎?這屬于因地制宜,以救命為主,避免社會譏嫌,要不有的人說:“魚都快死了,你們還做放生儀軌,等你做完了魚就死了。這不是放生是殺生。”咱們沒必要讓他抓住這個,咱們就是盡量救命。
選自《放生?護(hù)生開示Ⅱ》
(2)居士也可念誦法師開示部分
一居士:阿彌陀佛!師父,如果放生時師父不在,那儀軌里“法師白云”那一段我們可以去除嗎?還有就是一些三皈依的,基本上關(guān)于法師開示的,法師要做的事情,居士不能做的事情,我們把它去除了,可以嗎?
妙祥法師:法師說的那個,你繼續(xù)念。法師開示說,不是我說,是法師開示說。你加一句:法師是這么教育我們的。
一居士:那我就讀這一句:“法師白云”。
妙祥法師:不是。你說“法師曾經(jīng)這么教育我們的,法師這么告訴我們的”,“告訴我們”其中包括它,和我們是在一起的,“法師是這么告訴我們的?!?/p>
一居士:不需要刪除了,就直接改成法師……
妙祥法師:那個話千萬不能刪除。法師講的話非常重要,你雖然是不代替法師,但是那句話是法師代佛宣法,所以這個很重要的。
一居士:就原本的從頭到尾都用。
妙祥法師:對,就把那句話添一下,“法師是這么樣教育我們的”,改一句就行。
一居士:就改一改,變成“法師是這樣教育我們的”。
妙祥法師:對,它原先是“法師白云”,不念那句話,是告訴你這是由法師念。這回你就把那句話念了——“法師是這樣教育我們的”。把原話念下來,這樣的話大家就知道不是你說的,是你代替法師說的。這就好了。
選自《二〇一三年行腳途中為居士開示》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恩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于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放生護(hù)生》書籍完整版
圓因法師答: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損傷,放了也未必可活,何苦浪費金錢?我看過有些放生的動物死在荒野,沒有什么意義!問: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損傷,放了也未必可活,何苦浪費金錢?我看過有些放生的動物死在荒野,沒有什么意義!
圓因法師答:任何一種有生命的個體,均好生怕死,自有其求生的本能,傷殘之人,落于荒郊野外,自有其求生之道,損傷的異類畜生亦然!
你只看到少數(shù)不幸死在荒野上的,你可曾想過還有更多更多的生物,經(jīng)由放生的善舉早已回歸自己的家園,悠游自在,安享天年了!只是因為你沒有看到,便可以武斷地批評所有放生的生物皆死于荒野嗎?
縱使放生之物命不幸而死,死也死得其所,死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猶千萬倍幸于被人宰殺、被煎、被烤、被炸于鍋鼎之中!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