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儀軌
納么 普嘉跋薩 他納雅 薩咓勃達喃木 阿怒達啦 彼雜雅世昵伊喀瑪哈勃達瑪諦 尊木諦啦雜雅 答塔阿噶呃答雅
皈命:
皈命十方天人師 殊妙正法菩提眾
無上依怙準(zhǔn)提尊 祈愿攝受成正覺
納么 薩咓部達 布堤薩答罷木 剎啦札噶嚓咪 跋日啦達嘛 瑪尼顧嚕耶 赫利 【真言三遍】
發(fā)心:
無始塵劫溺惡趣 久處輪回六道中
如今得受暇滿身 值遇如來勝妙法
我今發(fā)愿恒救度 未脫苦海諸父母
所有苦患諸罪業(yè) 無所遺余我償受
如諸菩薩利群生 無我利他無退息
我亦如是發(fā)此心 愿諸惡趣悉消滅
福報受用諸利樂 遍滿虛空盡回向
愿諸有情獲此施 悉皆安樂速成佛
【此愿乃代受眾生業(yè)報罪苦,但隨發(fā)心,不具足者不誦】
我為救度多生之父母 今發(fā)無上勝覺菩提心
乃至輪回盡處無退轉(zhuǎn) 祈愿諸佛不舍常慈護
累劫親眷盡離貪瞋癡 愿具壽康常懷勝愉悅
速離八難出離生死海 究竟解脫恒住妙安樂
噢木 布堤遮達 牟達跋那雅咪 【真言一遍】
三皈:
累劫父母,多生親眷, 往昔恒為惑業(yè)所累,不聞佛法僧三寶,無能皈依,汝今輪回三有,墮畜生身,受諸苦難,我今仰祈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寶,代為汝等,授受三皈依法,汝今諦聽: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罪苦地獄輪
皈依法不墮饑虛餓鬼趣
皈依僧不墮十類傍生身
納謨布達雅 納謨達瑪雅 納謨桑噶雅 【三遍】
授受三皈已,復(fù)為汝等恭誦七俱胝大準(zhǔn)提佛母陀羅尼,為令汝等滅除五逆十惡一切生死重罪,獲無量勝福,乘是大準(zhǔn)提佛母無上悲愿加持,速脫輪回,早證佛果。
擁護輪加倍:
元始本初功德最圓滿 七俱胝佛無上大慈尊
如意成就利生諸事業(yè) 至尊準(zhǔn)提王前皈命禮
稽首皈依蘇悉地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贊大準(zhǔn)提 唯愿慈悲垂加護 【三遍】
噢木爛木噢木希林木 噢木瑪尼叭納昧吽 納么薩達喃 薩妙桑布達 夠支衣喃 達哩雅塔 噢木 遮類 祝類 尊木堤 薩巴哈 勃隆木
【盡力持誦】
準(zhǔn)提功德聚?寂靜心常誦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獲無等等
佛頂尊勝陀羅尼:
納麼拔嘎哇嘚嘚籟羅嘎阿雅吧喇堤彼唏世扎雅部達雅拔嘎哇代
答哩雅塔噢木彼逍達雅薩嘛薩曼答斡巴薩薩葩喇那噶呃堤嘎哈那薩巴斡彼緒岱阿彼堪贊蘇噶呃答拔匝那阿密哩答彼開蓋
啊哈喇啊哈喇阿郁桑達喇昵逍達雅逍達雅嘎嘎納彼緒岱鄔世昵伊喀彼札雅緒岱薩哈薩日喇赫喇希伊彌叁作帝嘚薩日斡答塔阿噶呃答底世嚓阿納阿諦世赤嘚穆哉咧跋札喇嘎阿雅桑哈達納緒岱薩日斡拔喇納彼緒岱跋日喇堤昵斡日答雅阿郁緒岱薩嘛納雅阿帝世赤嘚牟尼牟尼答沓阿達部鄔達夠支伊跋勵緒岱 彼薩璞咋 布諦緒岱 雜雅雜雅 彼雜雅 彼雜雅 薩謨喇 薩謨喇 布達阿帝世赤達緒岱 拔紫日昵 拔札喇噶呃拜 拔札嘛吧斡杜 嘛嘛【于此自稱名或稱他名】 薩日斡薩埵 嘉嘎阿雅彼緒岱 薩日斡 噶呃堤罷勵緒帝
薩日斡答塔阿噶呃答 薩嘛效斡 薩鄂帝世赤嘚 布達雅 布達雅 寶達雅 寶達雅 薩曼答拔勵緒岱 薩日斡答塔阿噶呃答 底世嚓阿納阿諦世赤嘚薩吧哈【三遍】
【誦擁護輪加持凈水灑眾生身,放生時持續(xù)念誦】
祈愿:
懇祈佛母最上勝加持 唯愿恒住我心蓮月輪
賜我威權(quán)隨愿益眾生 直至圓證菩提不棄舍
回向:
仰祈三寶慈護念哀憫佛子獲生緣
永離網(wǎng)捕殺戮苦獲享壽盡生凈土
并愿捕損眾生者頓感因果生慈心
省悟心佛生無二解怨護生行菩提
復(fù)愿放生諸善士盡除煩惱消災(zāi)障
增益?;蹓郯部祻V度群生證真常
放生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愿我依此所修最勝福 速登至尊準(zhǔn)提妙覺位
亦將眾生悉皆安置此 佛母妙德最上圣果地
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
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
準(zhǔn)提心脈傳承
正如法師:看看自己是否已具備往生西方的資格諸位法師善信:
阿彌陀佛!大家念佛很精進,求生西方之心很真切,值得祝賀。今天,我們又念了《無量壽經(jīng)》,促進了我們對凈土的了解,增強了我們求生凈土的信心。許多人常常疑惑:“我現(xiàn)在念佛的功夫到哪里了?”“我現(xiàn)在是否已具備往生資格?”苦無答案,其實答案拈手即來。剛才,我們讀的《無量壽經(jīng)》,從中就可以得到清楚的回答。
《無量壽經(jīng)》中,佛告訴阿難尊者有三大類人可以往生西方,說得很明白。這就是凈宗中有名的“三輩往生說”的出處。經(jīng)中稱上輩、中輩、下輩為三輩?,F(xiàn)在,我們再讀一讀這“三輩往生”,我們便知道我們的念佛功夫到什么階層?曉得我們是否已具備往生資格?這至關(guān)重要。時常用這“三輩往生”來對照我們的念佛功行十分有必要。不然,念佛念佛,搞錯方向走錯路徑,你還不明白狀況,非常冤枉,應(yīng)了祖師“喊壞喉嚨也枉然”的話語。花了時間,費了精神,還是在輪回六道打轉(zhuǎn),生死煎熬,冤枉!
三輩往生有哪些條件呢?經(jīng)文有點長,但極為重要,大家要耐心看,不要馬虎。經(jīng)中佛告訴阿難說:“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xiàn)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边@是上等條件往生者。
中等條件往生者。佛告訴阿難:“中輩者……當(dāng)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xiàn)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zhuǎn)?!?/p>
佛告訴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dāng)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一向?qū)R?,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p>
上輩往生者,要出家做沙門,發(fā)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修各種功德。中輩往生者,發(fā)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還必須“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等等。下輩往生者,條件少些。有哪些條件呢?我們下面就來談?wù)劇?/p>
根據(jù)上面經(jīng)文的說法,下輩往生凈土者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是:“不能作諸功德,當(dāng)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一向?qū)R?,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的中文名。這一條有三層內(nèi)容,一是“發(fā)無上菩提之心”;二是一心一意,念無量壽佛,甚至只要十念無量壽佛也可以;三是“願生其國”。這一條也包含凈土三資糧“信願行”。有些人,雖然不能夠行善修福作種種功德,但只要“發(fā)無上菩提之心”,有無上菩提的心念,必須具有這個思想素質(zhì)大前提?!鞍l(fā)無上菩提之心”,就是發(fā)起菩薩利生之心、無害他心、成佛之心,這里也可以理解為發(fā)起往生西方的信念。信念,就是講信?!邦娚鋰笔穷??!耙幌?qū)R狻薄澳酥潦睿顭o量壽佛”這是行。信願行具足,十念無量壽佛,“亦得往生”。
第二種人是:也發(fā)無上菩提心,“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薄吧罘ā?,就是大乘法,也可以解釋為這個凈土甚為難信之法?!氨朔稹笔前浲臃?。如果眾生聽聞凈土教法,歡喜接受,快樂深信,絕對沒有疑惑,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亦得往生”。一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往生。經(jīng)中緊接著再次強調(diào)這個重點。經(jīng)文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狈肝迥孀锖驼u謗正法罪的人是不符合“一念往生”這個條件的。正法泛指普遍真理。
“十念往生”,“一念往生”,怎么有這么容易?又,這是否有違背善惡因果原則?于是,后世就出現(xiàn):這個念是“心念”?這是指種下將來必定往生的因?是指十聲佛號?還是臨終十念?這樣幾種說法。《觀無量壽經(jīng)》說:“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yè),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薄队^無量壽經(jīng)》中有“臨終十念”的說法。如何“臨終十念”能滅終身眾罪呢?因為臨終生死關(guān)頭“心念猛利”的原故?!芭R終十念”也是不容易的,萬一臨終時作不到“臨終十念”怎么辦?為了保障臨終時能夠“具足十念”,所以,平常仍然需要深化信心,強化願力,精勤念佛,多行善業(yè),培養(yǎng)福德才放心。
《觀無量壽經(jīng)》中也有“九品往生”的條件。下面照搬原文,讓我們對照自己的念佛功行。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愿生彼國者,發(fā)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fā)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fù)有三種眾生,當(dāng)?shù)猛?。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jīng)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fā)愿,愿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p>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jīng)典。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fā)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
“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p>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yǎng)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p>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yè)。雖不誹謗方等經(jīng)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jīng)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jīng)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yè)。智者復(fù)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xiàn)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yè)而自莊嚴(yán)。如此罪人,以惡業(yè)故,應(yīng)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fēng),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nèi)?!?/p>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yè),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yè)故,應(yīng)墮惡道,經(jīng)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p>
有人疑慮:“大家都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么能夠容納得下?”上面經(jīng)文談到,“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亦得往生?!苯?jīng)中佛說“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具足往生條件,都可以移民到極樂世界。在《無量壽經(jīng)》法藏比丘發(fā)願文中即已提到:“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歡迎十方世界眾生移民極樂。極樂世界地方大著呢!永遠不會人多為患,你不必擔(dān)心去極樂世界沒有地方住。極樂世界歡迎大家去!謝謝大家!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