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讀書、寫作是人生三樂。
戀愛、讀書、寫作是人生三樂。戀愛時,人沉浸在激情之中,快樂感覺無以復(fù)加;讀書時,人徜徉在智慧之中,心曠神怡;寫作時,人尋尋覓覓,仿佛在尋寶的過程中,一旦有所收獲,心花怒放,心情愉悅無與倫比。
戀愛的機(jī)會可遇不可求。世界上好人很多,可不一定是你能對他產(chǎn)生激情的。人的情感、性情、經(jīng)歷、想法五花八門,不一定能夠正好與你相遇,相知,相愛。所以一旦對某人產(chǎn)生激情之愛,務(wù)必珍惜,精心呵護(hù),浸淫其中,最好能夠保持終身。這當(dāng)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太多偶然因素。但是萬一有此幸運(yùn),快樂真是無與倫比。
讀書倒是可以完全隨心所欲,只要有欲望,有時間,就可以在書林書海中盡情徜徉,沉入其中,樂不思蜀。雖然絕大多數(shù)的書都不值一讀,但是真正的好書也足夠人享用的了,尤其像我這樣讀書速度比較慢的(誦讀速度),一本好書別人可以享用一天,我可以細(xì)細(xì)品嘗三天。此生不必?fù)?dān)憂把好書讀盡,就像走進(jìn)海盜的藏寶洞,滿眼珍寶,享用不盡,快樂真是無與倫比。
寫作則像探險,你不知道自己會寫出什么,仿佛陷入一個迷宮,或者一個漆黑的洞穴,深一腳淺一腳,有時看到前面有一絲亮光,以為找到出路,一路發(fā)足狂奔,結(jié)果并沒有走出去,心情不免沮喪。但是有時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中豁然開朗??粗约旱乃季w像涓涓的流水,從內(nèi)心的泉眼中汨汨涌出,晶瑩剔透,綿綿不絕,那愉悅的感覺也是無與倫比。
無論生命還有多長時間,惟愿沉浸在戀愛、讀書和寫作之中。(文/李銀河)
通過放生可以得到想求的財富自在修《地藏經(jīng)》,如果與地藏菩薩的大道相應(yīng),就不僅求自己解脫,還希求眾生都能解脫。這就涉及到一個發(fā)心的問題,比如把誦《地藏經(jīng)》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還比如說去放生,這都很好。
道場很主張大家做幾件事:第一件事多放生;第二件事多聞法,聞?wù)?,聞了正法你才有智慧,有智慧你才會超出生死輪回。通過多放生可以得到我們想求的財富自在、智慧、健康長壽。所以我們不妨多一點放生,這個是非常好的事。為什么呢?我們放生要拿錢出來買,這個是財布施。財布施是因,財富自在就是果。
放生一定要對著眾生念《放生儀軌》,這就種了一個解脫的種子在里面。眾生聞了法之后它第二世就有機(jī)會轉(zhuǎn)人身,得到解脫,很重要。這是法布施,法布施是因,智慧就是果。
你千萬不可以說:哪個法師說我身體不好,我要放三十萬條生命,趕快去菜市場買,倒下河就算了,這樣就搞錯了。一定要對著它念《放生儀軌》,而且要如法地念,不可以法師在大殿念《放生儀軌》,那些放生的東西擺在很遠(yuǎn)的地方,這個作用就差很遠(yuǎn)了。一定要給眾生聞到佛法,這樣才是。你不要以為畜生道它不懂,你給它八識田種下種子,它就有機(jī)會解脫。
有一位法師他出家之后,《妙法蓮華經(jīng)》前半部他看一遍就可以背得出來,后半部他讀了三年都背不到。他就問他的師父:怎么會這樣呢?
他師父入定觀察告訴他:你前世是一頭牛,住在這間寺院的山腳下。有一天,農(nóng)歷的六月六,法師就將藏經(jīng)閣的經(jīng)書全部拿出來曬太陽,怕給蟲蛀了。剛好那頭牛沖進(jìn)這間寺院,它看到好多經(jīng)書,就聞經(jīng)書,那頭牛剛好聞的是《妙法蓮華經(jīng)》。而且很巧剛好有一陣風(fēng)吹過來,書一頁頁地翻過去,剛剛翻了一半,它就聞到一半,主人來將那頭牛拉走了。
那頭牛以此福德因緣就死了,脫離了畜生道以后它就投胎為人,而且有這個機(jī)緣,今生他就出家。而且他前生用牛鼻聞了一下前半部分,今生他看一遍就可以背出來,后半部分他就讀來讀去都不記得。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種小小的因就有很大的果報。所以放生的時候幫它們種這個小小的因,一定要祈求:希望它們快速地脫離畜生道,可以快速地得人身,聞?wù)ǎ媒饷?。這樣對著它們念就好了。這是法布施。
一定要買那些如果我們不買來放,別人就拿來殺的眾生,這樣放生是最有效果的。因為貪生畏死,一切眾生都是這樣的,如果它差不多要死,我們將它買來放了,這個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就是果,所以要如法放生。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法放生很重要的。
道場不太主大家放鳥,為什么?現(xiàn)在的人為了賺錢,做生意不顧一切,那些鳥從哪里來的?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人工養(yǎng)的,這些放出去就死了,你不是放生而是放死。一種是去到湖南、廣西那些地方,拿一個很大的網(wǎng),到晚上罩住整片樹林,然后拿著手電筒周圍照,那些鳥都很驚慌,飛飛飛,一網(wǎng)就打盡了。之后就運(yùn)回廣州,廣州又送回東莞,在路途中間,為了你放一只它就死了三只,這樣就沒那么好了。因此不太主張別人放鳥,除非你見到別人剛好抓到一只鳥,馬上把它買來放掉,這樣就好,所以不要注重表面形式上的東西。
而且放生一定要放有活力的東西,那條魚快要死了你都買來放生,不用你放它都會死了,所以買一些有活力的放。而且最好沒有什么分別心,你去到市場,見到什么就買什么,這樣就比較如法。
另外一個方面,要放在一定是適合它生存的環(huán)境。如果將淡水魚倒進(jìn)海里它就會死;將山龜放進(jìn)水里它也會死;水龜放在山里它也會死。烏龜很怕蚊子咬,蚊子和龜是天敵,蚊子咬龜一口,這個龜馬上就會死;同樣龜死后磨成粉,你拿火柴點燃一點點,那些蚊子就全部跑光了。所以一定要放在適應(yīng)它生存的環(huán)境。
好像東莞的東江河,全都是用石頭砌起來,砌得很整齊,你買一點黃鱔魚去放,好不好呢?這個東江河的河底很深,邊邊全部都看不到底泥,它不可能鉆得很深,放下去它就會死了。這樣就不好了,一定要河兩邊有土,它可以有地方鉆,這樣就好,適應(yīng)它生存的環(huán)境。
說這些,就是提醒地藏道場的道友,地藏法門是心地法門,我們要改運(yùn),要成佛,都要靠地藏菩薩的加持力,也就是他力。而惡道眾生得解脫,也要靠他力,這個他力,不僅是諸佛菩薩的救度,還要靠佛弟子們布施的福德因緣。
南無本尊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標(biāo)簽: